申明:本书由文本小说网(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 1
〔法〕巴尔扎克著
-- 2
欧叶妮. 格朗台1
某些外省的城区,总有一些房子,如同最阴森的修道院、最萧条的旷野,甚至最破落的废墟一样,让人一看就觉得凄凉. 也许修道院的沉寂、旷野的荒漠和废墟的凋败,那些房子都兼而有之. 里面的住户悄无声息的生活,让外地人简直以为那是些无人居住的空宅;不过一有陌生人在街上走动,窗口倒会有人忽然探出一张像僧侣一般不动声色的面孔,冷漠而阴沉地朝窗外瞥上一眼. 索缪城里有一所住宅就具有上述的凄凉成分. 它坐落在一条起伏不平的街道的尽头;那条街道直通上城古堡,如今已很少有人来往;尽管冬天冷,夏天热,有几处还阴暗不堪,它却自有吸引人之处:石子的路面始终清洁干爽,而且回声清脆;街面狭窄,线路曲折,两旁的房屋属于老城区,静静地蜷伏在城墙脚下. 三百多年的木结构的古宅还是那么结实. 多种多样的房屋格式,给索缪老城区的这一地段平添独特的情调,足使热心访古的游客和艺术家们留连忘返. 谁能经过这里不赞叹纵横于屋面的那些厚实的木板呢?它们横贯在大多数房屋的底层之上,两端刻着的稀奇古怪的图案构成一溜黑色的浮雕. 这一家横木上覆盖着青石板,给单薄的外墙勾勒出一条条蓝线,木结构的屋顶被岁月压弯,朽蚀的屋面盖板经过多年日晒雨淋也扭曲变形;那一家发黑的窗台很醒目,上面原先的精细雕纹已经变得模糊难辨,而且仿佛已脆弱不堪,承受不住贫苦女工放在上面的棕红色的陶土花盆,只是勉强地支托着盆里瘦长的石竹和月季. 再往前去,有几家大门上凸出粗壮的钉头,家传的象
-- 3
2欧叶妮. 格朗台
形文字刻在钉头上. 这些象形文字本来就是老祖宗们随心所欲勾画出来的,其含义今天当然难以考证;有的也许是哪位新教徒表明信仰的记号;有的也许是反新教联盟的成员用来诅咒亨利四世的咒符. 有几家是市民阶级的,门上也刻着乡绅的家徽,表示自己的祖辈曾经享有主持市政的荣誉,免得后人忘记. 总之,整个法载在这里的门上. 有一幢房屋破旧得一晃三摇,外墙的泥灰却留着当年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有一所贵族宅第在隔壁,在石砌的拱形门楣上,祖传的纹章仍依稀可辨,但毕竟遭受过一七八九年以来一次次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浪的洗礼
,如今只剩下劫后的余痕. 又不像小店又不像货栈的街边铺面. 酷爱于寻访中世纪文物的人会发现这里的一切跟上一辈的女工习艺工场一样破陋不堪. 货摊、货架玻璃橱窗在低矮的店堂里却不存在,巷里很大,里面阴暗,内外都没有一点装饰. 大门分上下两截,门上非常不讲究地钉上了铁箍、铁锔;下半截装有弹簧门铃,门的上半截往里开着,不断被人推进推出. 空气和阳光从门的上半截往里冲,或通过气窗、天花板和矮墙之间的空隙进入店堂,半人高的矮墙上面有便于装卸护窗板的滑槽,清早卸下结实的护窗板,傍晚再用铁闩严严实实地装上. 这矮墙是用来陈列商品的,但是决没有为招徕顾客而精心布置. 根据经营对象的不同而决定了陈列的商品不同,无非是三、两桶食盐和鳕鱼,或几捆缆绳和帆布;楼板的横梁上挂几束闪闪发亮的黄铜丝,靠墙放一溜金属的酒桶箍,或在几个架子上摆出一些布匹. 进去看看?一位青春焕发的白净姑娘,裹着洁白的围巾,露出通红的手臂,应声放下正在编织的活计,忙
-- 4
欧叶妮. 格朗台3
向后铺喊她的父母;这时店东就会出来听你吩咐,态度或冷淡或殷勤,或有问必答或爱理不理,,也许是高达两、三万法郎的大生意. 你还可以见到专做橡木板材生意的老板坐在店堂门口,绕动大拇指跟邻居聊天;表面看去,他不过有些做酒瓶架的劣质板条,但是在码头那边的木工场里,,他能算出箍桶匠们总共需要多少板材,计算之准确,误差不会超过一两块板材. 一天阳光能教他发财,一场恶雨会让他亏本. 半天之内板材市价能跳到十一法郎或跌到六法郎. 这一带跟都兰地区一样,市场的盛衰受制控于气候的阴凉. 种葡萄的、有田产的、木材商、箍桶匠、客栈老板、船行老大,都眼巴巴地盼望晴天;晚上睡觉时唯恐天一亮就听说夜里结了冻. 他们既怕刮风,又怕下雨,更怕天旱,惟盼雨水、云彩与晴暖的气候能随人所愿而适时地降临. 晴雨表让人时喜时忧,一会儿让人紧锁愁眉,一会儿又教人笑逐颜开. 这条街是索缪城里的“大马路”。
“好一个金子般的天气!”这句话促使整条街上家家户户都扳着手指算账;大家便相互转告说:“老天爷下金雨了!”他们心中有数:一道阳光,一场时雨,会带来多少益处. 在晴朗季节的周末,尽管还没到中午,你就别想买到一文钱的东西. 这里讲信用的生意人也都有自己的葡萄园、自己的田地,他们需要趁好天气到乡下去忙
欧叶妮.格朗台〔法〕巴尔扎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