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咨询电话:0451 -8639258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一九九八年由原电工材料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部分专业合并组建而成, 下设四个专业中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为省及重点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 89人, 其中高级职称 66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人,龙江学者 2人,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2人, 博士生导师 10人, 硕士生导师 47人, 有出国进修经历的教师 32人, 已获博士学位 53人, 占一线教师队伍的 72%。形成了以博士生导师、教授为主体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师资队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省级特色优势学科, 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为省重点学科, 装备制造技术为省重点学科群。目前材料学院有“液态金属成型过程快速检测与质量控制”和“光电功能石墨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2 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拥有材料研究与应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铝镁合金材料省重点实验室、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在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和研发中心。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4 石墨新材料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③ 302 数学二④ 806 物理化学或 827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05 材料性能研究及检测技术 06 新能源材料 07 纳米复合材料 08 阻燃材料 080502 材料学 01 金属材料加工过程快速检测与优化控制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③ 302 数学二④ 806 物理化学或 807 材料科学基础或 808 材料成型基础或 827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02 高分子电介质材料研究与应用 03 金属材料成型新技术及设备 04 特种金属材料 05 焊接新材料、新工艺 06 纳米材料 07 复合材料 08 功能材料 09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0 环境材料 11 先进陶瓷制备及韧化 12 石墨新材料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1 金属材料加工过程快速检测与优化控制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③ 302 数学二④ 807 材料科学基础或 808 材料成型基础 02 轻合金加工技术 03 材料无损检测技术 04 特种金属材料 05 材料加工设备 06 金属材料成型新技术及设备 07 焊接新材料、新工艺 08 功能材料 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1 新型绝缘材料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③ 301 数学一④ 809 绝缘材料工艺原理 085204 材料工程( 专业学位) 01 有机高分子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或 204 英语二③ 302 数学二④ 806 物理化学或 807 材料科学基础或 808 材料成型基础或 827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02 无机非金属 03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 04 复合材料 05 材料无损检测技术 06 材料加工过程测试与控制技术 07 新型合金材料性能及控制 08 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及质量控制 09 材料加工新工艺、新方法 10 材料加工设备 11 先进陶瓷制备及韧化 12 石墨新材料 13 阻燃材料 003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咨询电话:0451 -86391608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一所强、弱电相结合的工科学院。现有教职工 118 人, 其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 教授 34人, 博士生导师 11人, 硕士生导师 39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6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 2人, 国家级优秀教师 1人。教师队伍中, 具有博士学位者超过 55% , 具有硕士学位者超过 85% , 已形成一支以博士和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学院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以高电压技术、电气绝缘与电缆 2 个专业方向及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为依托的电介质工程实验室为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实验室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以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和专业方向为依托的“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工程研发中心; 以电机与电器学科和专业方向为依托的“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校企联合工程研发中心, 且为普通高等学校重点研究型实验室; 拥有电气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机与控制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电缆技术与材料、电气绝缘检测技术、特种电机及控制、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5 个研究所。 080801
哈理工初试复试科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