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艾灸技术培训.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艾 灸 培 训
1
同身寸
中医学上定位取穴的指量法,以患者本人的手指宽度作为量取穴位的标准。
★大拇指第一个横纹为1寸;
★;
★食指至小指并合的横度即四横指宽度为3寸
2
艾灸的定义和作用
♦艾灸,是运用艾绒或艾条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亢进之功得到抑制。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可以健身延年。即是:温热刺激→激发经气→调整经络,脏腑→阴阳平衡(物理刺激引起化学变化)。艾灸是一种纯物理疗法,无副作用。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扶阳固脱、扶正祛邪等作用。艾灸可用于治疗风湿酸痛、痹症、血瘀、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咳嗽哮喘等,冬季易患的疾病在夏天时用艾灸可达到预防效果。
3
艾灸的方法
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如痛点(又叫阿是穴),距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熏烤时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强烈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以被灸者穴位皮肤潮红为度。
★回旋灸:距离相对固定,左右或回旋转动
★雀啄灸:像鸟雀啄食一样上下移动
★温和灸:相对固定2-3cm,灸10-15min
4
艾灸的顺序
古人对于艾灸的顺序,有着明确的论述,就阴阳而言,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
这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灸完上身灸合谷,灸完下身灸足三里
5
禁忌
有些地方不可灸
①凡暴露在外的部位不可灸,如脸、眼睛等其他重要部位;
②多汗的地方不灸,如手掌心、腋下、腘窝等;
③毛发多的地方一般不灸。
有些情况不可灸
①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等不可灸(遇到孕妇最好不要施灸)。
②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定、亢奋、女性经期等情况不可灸;
③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不可灸;
④各种皮肤病患者(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脓疮,皮肤出血,尽量不碰不灸。
6
注意事项
1、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柱灸时更要小心,以防止艾柱翻滚脱落。
2、注意防暑与保暖
因为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施灸要保暖,夏季高温时要防止中暑。
3、注意艾灸温度和时间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者小儿,应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老人与小孩艾灸时间不可过长,以5-10分钟为宜。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4、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泡(产生黄色液体),应立即停止施灸。若轻微起泡,则不用把疮挑破,若较为严重,则应在挑破后在伤口处涂上消炎药水,如紫药水、万花油等。
5、正确应对晕灸现象
晕灸不常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大汗等症状,甚至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止施灸,并让患者躺下静卧,可掐人中,揉内关、再加灸足三里,三阴交,但不要让患者着凉,不要对着头扇风,让患者多喝温开水。
6、灸后处理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灸后应多喝温水(忌冷水和冰水),有助于排泄体内毒素。
7
常用穴位
8
印堂穴
定位:在面额部,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
①高血压、失眠;
②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③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神经衰弱等
9
太阳穴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偏头痛、
②眼睛疲劳
③牙痛等
10

艾灸技术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74030239
  • 文件大小1.41 MB
  • 时间202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