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字理识字的根本方法
梁亦芳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局部。建立起“明理识字〞的观念,培养学生识一字明一理,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去记,不仅能切实提高识字效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理识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分析明理法。汉字的最大特点是表意性,教师要掌握汉字这一特点,就必须对每个生字认真研究分析,以字理为中心,表达汉字音、形、义的统一性。如教“跟从〞的“从〞字,教师只须用简笔画,勾勒出一个人跟在一个人的后面,学生即可理解“从〞字的意思,并从图上观察到“从〞字的写法,进而促进对“从〞字的音、形、义的理解。这种明理识字,是有意识地识记,自然记忆深刻,掌握结实。
演绎明理法。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直观演绎方法和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教“山〞字时,可展示“群山图〞,表现出“山〞字的大体演变过程,再观察“山〞字各局部的构成,这就是析形。如此形义结合,到达明理效应。
比拟明理法。通过对假设干音同而义形不同的字的比拟,使学生理解生字的形义。如教“燕、艳、咽、焰、砚〞等同音字时,对“燕〞字重点分析,先展示“燕〞字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对照“燕〞字比拟,就不难理解楷体字的“燕〞字的上局部是燕子头部,中间局部的“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开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像燕子的翅膀,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显而易见,这个“燕〞字,与表示多种颜色的“艳〞,口吞食物的“咽〞,火焰的“焰〞等绝不会混淆。这种比拟明理,当然印象深刻、清晰明了。
推理明理法。现行教材中,识字教学的安排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课本里虽然象形字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汉字形成的根底。指事字是符号或是在象形字根底上加符号形成。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合,因此教好象形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容易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容易探索出规律。如先教“女〞和“马〞,再教“妈〞;先教“木〞,再教“林、森〞;先教“人〞,再教“从、众〞……就可到达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
迁移明理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了根本字以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中,用它们表义时,多与根本义有关,如“爪、采、爬〞。从而掌握识字规律,解决汉字同音多、形异多等识字难的问题。如教“泡、刨、咆、炮、跑〞“摸、漠、墓、慕〞,等只须教好根本字:“包〞“莫〞,再从偏旁上理解字义即可。
字谜明理法。教师根据一些字的形、义特点,编字谜让学生猜测分析,童趣浓,符合儿童的心理,同时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丰富学生的想像、分析、推理能力。如“二姑娘──姿〞“半导体──付〞“重逢──观〞“二月平──朋〞“木质门──闲〞“要虚心──七〞。
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