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 4.doc《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妻子”“交通” “无论”“鲜美”“绝境”等古今词义变化;掌握“皆”
“咸” “具” “俱” “并”等文言副词的意义。
(2) 了解文言文中主语的省略。
(3)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 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个性化解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研读文章的能力,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同时形成自我的情感体验一 一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1) 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
(2) 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加强诵读训练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课前准备:
课文的音频朗诵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正读
(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 正语调。)
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我所向往的理想生活”;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 播放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听读,划分朗读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语速等。
4、 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5、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1) 字音要读准:如“骥、俨、诣”等
(2) 句读要分明,像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6、 分组竞赛朗读课文。
7、 齐读课文
二、 点读
(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 释,一个一个地读。)
1、 要求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
2、 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 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词:
如:缘、缤纷、属、怡然、具、皆、咸、交通、妻子等
4、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
5、再朗读课文。
三、 译读
(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1、 各人自读自译。
2、 男生读课文,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
3、 女生读课文,男生译课文,方法同上。
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再请同学们质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品读
(所谓“品读”,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
1、 想象桃花源之“美”
(1) 找出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朗读并背诵。
(2) 桃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选一个景点用
下面的句式描绘一下吗?句式:“这里的……美,你看(听)……”
2、 理解桃花源之“乐”
(1) 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那么“乐”表现在什么地方?
(2) 自读第2、3段,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那些人为什么乐?
3、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 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