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资料可编辑
名词解释 提前注明:名词解释是有技巧性的,要交代年代,作者,代表作,文学特征,文学的历史 作用等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切忌死记硬背。熟读文学史,做到烂熟于心,写起来就自 由流畅了。
.先秦:
1、神话: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 、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
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马克思语),是远古人民,对其所接
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它通
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 。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 ,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 、变革社会的愿
望,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保存下来的极少,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
2、诗三百:
〈诗经》共有305篇,称为 诗三百”或 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到西汉初
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3、四家诗:
〈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至汉复得流传,当时传 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或取国名,或取姓氏, 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官学 ,毛诗晚出,未得之。毛氏说 诗,事实多联系 咗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则称为今文。自东汉末 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 ,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先后亡佚,今本〈诗经》 就是毛诗,独行于世。
注:打X的地方,我不会打。:)
word资料可编辑
4、 笙诗:
又称 六笙诗",指〈诗经 小雅》中的 南X》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田仪》六篇,有声 无辞,据〈礼仪》记载,这六篇都以笙奏,故名笙诗。
5、 六义
〈毛诗大序》总结了〈诗经》的艺术经验,把〈周礼 春官大师》中的 六诗”说发展为 六义” 说。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 颂是对诗经》的分类,而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方法的归纳。唐代孔颖达在 毛诗正文大 序》诗有六义”句〈疏》中说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焉,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 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这就是所谓 六义”的由来。
6、 风雅颂
这是〈诗经》内容的分类,最早见于〈荀子儒效》。风”也称国风”,风”是乐歌曲调的意 思,国风”包括周南、召南,卫、王等十五个地区的乐歌,共一百六十篇。雅”是王畿附近 的乐曲名称,包括 大雅”小雅”两部分,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共一百零五 篇。颂”分为国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四十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风雅颂分类的依据,主要有音别和义别两说 :1、从音乐角度划分:郑樵风土之音曰
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昆虫草木略 序》);2、从内容体裁角度划分,《毛 诗序》云: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行四方之风,谓之雅,雅 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
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音乐特点的形成,与其用途和地域的特点也密切相关 ,而不同特点的音乐,应用场合也不 同,风雅颂最初只是一种音乐分类 ,在流传中,也有了内容的区别。
word资料可编辑
7、赋、比、兴
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 ,与风雅颂合成为诗之 六义”。
朱熹 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 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的事物平 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 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 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 ,抒发 了诗人的情感,赋比兴是〈诗经》广泛运用的形象化手法,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成为中国 古典诗歌创作中三种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 。
&变风、变雅
〈诗大序》将〈风》小雅》大雅》各分为正、变。正风”正雅”是两周王朝兴盛时的特点 ,
变风”变雅”则是西周王朝衰落之后的作品 ,所谓王朝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
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郑玄〈诗谱》将十五国风中的〈周南》召南》列为 正风”,其余 十三国均为 变风”。将〈小雅》中〈鹿鸣》至 菁菁者X》十六篇,〈大雅》中 文王》至 卷阿》十 八篇列为正雅”,认为它们是文王、武王、成王时期的作品,其余则都属变雅”,认为是西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