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天福
题记:“我爱喝茶,不只爱喝芳香甘醇的好茶,偶尔也喝喝味道苦涩的茶,细细体会苦后回甘的滋味。”――李瑞河 在很多人心中,作为茶叶界的龙头老大――天福名茶极为低调,外界人士对其总裁李瑞河大多语之不详,甚至还有人以为天福的当家人是茶界泰斗张天福。1月,我们驱车来到了位于福建漳州漳埔的天福茶庄,直面这位茶叶界的领军人物,一闻天福那悠扬不绝的茶香。
天仁之痛
追溯起李瑞河与茶的渊源,可以源自其前七代祖先去台湾,从几棵茶树到几亩茶园,世代为纯朴的茶农。直到李瑞河的父亲李树木意识到种茶难有成就,便带着家人到高雄冈山镇开了家“铭峰茶庄”。1961年,李瑞河在台湾开设了第一家“天仁茶店”。从此,李瑞河开始了艰苦创业,他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决心,以“无年无节、不眠不休”的拼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由于李瑞河的用心经营,“天仁”的知名度一路攀升,陆续在台湾扩张事业版图,李瑞河一方面首创自制、自销的经营理念,同时兴建陆羽茶艺馆训练专业泡茶师与研发精致茶具,将中国人喝茶的习惯由简单的解渴渐渐提升为生活中的一种品味与享受,天仁茗茶事业如日中天,先后更在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拥有五十多家连锁店,同时更将事业扩充至制茶以外的食品、旅游、金融、证券等企业。
李瑞河不仅把茶叶卖到美国,在洛杉矶设立分公司,还在美国购地种植花旗参,把人参磨成粉,调和到茶叶中,创新为人参乌龙茶,取名“茶王”。“天仁”企业越做越大,李瑞河也开始跨出本行,进军其他行业,成立了天仁证券、天富建设、天佑证券邓十多家“天”字号的关系企业,天仁集团总资产最高时达到四十一亿元,是本业天仁茗茶资本的二十多倍。
1990年,台湾股市大跌,股指在几个月间从一万多点狂泻至两千多点,天仁证券一下子亏损三十亿元。事业归零,万念俱灰的李瑞河甚至已经写好了遗书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人生,但经过两年半的沉寂疗伤,时年已经五十八岁的他决心东山再起,而且再次选择了他起家的茶叶行业,但这次,他把目光转向了自己的祖籍,福建漳州漳浦。
1993年,李瑞河把天仁集团交给亲戚打理,自己带着几名助手来到漳浦,从开垦茶园开始,创立起如今享誉全中国的“天福茗茶”。
如果没有那次台湾股市的大空头,李瑞河可能会做大“天仁”,但或许永远都不会有今天大陆的“天福”。是“天仁事件”后的落寞和痛定思痛,成就了今天的李瑞河。十二年前的失败犹如一杯浓浓的苦茶,李瑞河到今天终于尝到了苦后回甘的滋味。
“我是打断手骨反倒勇”,李瑞河如是说。
天福之路
十二年,对于天福茗茶来说,这是一段天降瑞福般的发展传奇。
1992年,李瑞河在漳浦兴建占地90亩的天福茶庄,并设立优良茶场,将台湾四十年的制茶经验在福建漳浦全力推广,他亲手教当地茶农如何种好茶,并将台湾的制茶技术配合福建的特色茶,把自制、自销的经营理念传递到中国大陆。
1993年,李瑞河先后在福州与福州农垦局合作创办天福茶业有限公司,建立了1500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及茶叶加工厂;随后又在闽候上街镇创办天元茶业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茉莉花茶、绿茶、乌龙茶的加工、拼配、包装、出口等任务;
1997年10月,在天福茶庄的正对面、国道324线另一侧,李瑞河又购地50亩,投
探秘天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