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开发化学史课程资源.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开发化学史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结合不同的化学学科知识内容,有目的的补充引入了很多相关的化学史料,向学生介绍了化学发展史中许多著名的国内外化学科学家及其成就。如氯气的发现(舍勒),元素周期律的发现(门捷列夫),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凯库勒等),等。在化学教材中结合学科知识,恰当地引入一些科学史内容,不仅可以增加教材的人文内涵,而且可以使抽象的科学知识生动起来、有趣一些,增加亲合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国化学家傅鹰教授曾说:“化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但呈现在教材上的化学史料,很多在选材和形式上,在启发性、探究性的深度、广度上以及人文精神的意境上都有改进的空间。教材中选用的化学史内容,往往受篇幅和文字所限,或所载信息有限,或人文内涵隐含在字里行间,这些都有待于教学中教师的拓展、挖掘和发挥。教师有意识的开发利用化学史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主要结合在开发利用化学史课程资源方面的教学案例作一探讨。
一、发掘课外史料,激发探究欲望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导入新课方法很多,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未尝不可,而通过回溯历史,发掘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史料,导入新课,能增加化学的人文韵味,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如在讲电化学原电池知识时,可先介绍电化学发展简史。电化学起源于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偶然发现解剖刀或金属能使蛙腿肌肉抽搐的“动物电”现象。随后,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于1800年发明能够产生稳定电流的“伏打电堆”—铜锌原电池,1860年法国人勒克郎榭发明最早的干电池(酸性锌锰电池),19世纪初,电化学开山鼻祖英国人戴维提出燃料电池设想,1839年英国人格拉夫就证实了戴维的想法,发明了最早的氢—氧燃料电池。然后可发掘相关史料,设计如下探究案例,导入新课:
1780年意大利著名生物学家伽伐尼解剖青蛙时,已死去的青蛙竟然发生了抽搐。伽伐尼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 用一枝铜钩插入死青蛙的脊髓中,再挂在铁栏杆上,当青蛙腿碰到铁栏杆时,就发生颤抖。
实验2:将青蛙放到铜制的解剖盘里,当解剖刀接触蛙腿时,蛙腿发生抽搐
他根据实验得出:青蛙自身肌肉和神经里的“生物电”是导致抽搐的原因。1791年,伽伐尼发表了《论肌肉中的生物电》论文,引起广泛关注。
善于质疑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只有青蛙腿和铜器和铁器接触时才发生抽搐?实验如下:
实验1:将青蛙腿放在铜盘里,用解剖刀去接触,蛙腿抽搐
实验2:将青蛙腿放在木盘里,用解剖刀去接触,蛙腿不动
伏打用实验推翻了伽伐尼的结论,认为要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接触蛙腿,蛙腿就会抽搐。联想到肌肉、神经保存在类似生理盐水的溶液中,那么,生理盐水与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作用会不会产生电流呢?
二、拓展史料情境,创设探究过程
化学教材中的有些化学史内容由于受篇幅和主题所限,只是列出了主要的化学史实,我们可根据教学需要,拓展史料内容,深化课堂教学,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在讲授氯气知识时,引入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时,发现氯气的史料,并可拓展补充其他相关史料。在舍勒研究氯气性质

开发化学史课程资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4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9-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