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发展高效农业 提供优质服务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推进农业产业带建设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长宁县政府副县长李尔林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之一。从长宁县实际情况看,农业产业带建设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有效路径。
一、长宁县农业产业带发展现状
近年来,长宁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带的建设。
(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格局逐渐形成。得益于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主导产业逐步朝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格局演变。正形成三大特色产业带:以沿江乡镇为中心,发展“宜字头”优质水稻、油菜等,形成了江南优质粮油产业带,面积达到28万亩;以铜鼓乡、花滩镇为中心,重点发展了优质生猪、蛋鸡等,形成了优质畜禽产业带;以梅硐、双河、龙头、竹海为中心,建设万亩生态竹林,巩固了退耕还林,并建设了以双河镇为中心的竹笋加工区和以龙头镇为中心的竹木加工集中区,形成竹生态林业产业带,面积达到10万亩。
(二)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围绕产业发展,各种类型的产业化经营实体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继发育起来,有的已初具规模并取得较好的效益。2021年,全县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53家,其中市级9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2家;,其中销售超亿元的有2家,农业龙头企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了1:4。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初步建立,拥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3个。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先后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90个,,,专合组织成员比一般农户人均增收200元以上,成为产业化链条上连接农户与企业、农户和市场的充满活力的新主体。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基本形成。
(三)主导产业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升。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夯实市场竞争的基础;通过农业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打造知名品牌,全面提高市场占有率。有4个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权,有14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业品牌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农产品共注册商标100余件,其中有农副产品商标33件,“竹海”(酒)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4件被认定为市知名商标,“众望”、“竹海风韵”等商标正在申报宜宾市知名商标,农业商标每年保持新增注册10件以上。
二、农业产业带发展的启示
通过近年来探索,我县不断研究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加深了我们对农业产业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以下5点启示。
(一)必须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农业产业带的形成,是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政策引导、科技进步和地理环境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发挥资源特色优势是基础,发挥组织和市场优势是关键,发挥科技进步是核心。为此,在发展农业产业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发挥比较优势,从本地的资源禀赋出发,因地制宜,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取得市场竞争的先发优势。也正是从本地的自
发展高效农业 提供优质服务(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