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反思.doc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一:
《草原》是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六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 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 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 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 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 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作为第二个课时的教学,我将目标确定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段,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展开想象,感受蒙汉情深何 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美好意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 为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人情美。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 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迎客待客话别) 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勾画出来。这一设计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开展活动,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A创设情境,模拟蒙古包外见面握手的场面。
B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会说些什么?
C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我来到美丽的阳城观光旅游,你们会怎样招待我?
这些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语言的练习中,将蒙汉情升 华为民族情,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 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师语言还不够优美,激励评价还应更有针对性。
课堂上读的层次和形式还应更多样一些,有效一些。
草原教学反思二:
这篇老舍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 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 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 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 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二是情景
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 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 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 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
草原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