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四五
第一章 小学数学课程
一、我国近代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演变
〔一〕根本特征:抽象性、严谨性、运用的广泛性
〔二〕数学课程演变的历史
1、1904年,清政府公布第一个小学数学课程:?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和?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是我国实施近代数学教育的标志。
2、1978年,改“小学算术〞为“小学数学〞,更加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与阐释
〔一〕课程性质:根底课程
〔二〕课程根本理念: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
〔三〕课程总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
三、小学数学中的核心概念
1、数感:对数和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感悟;
2、符号感:懂得并使用符号来解决实际问题;
3、空间观念
4、统计观念
5、应用意识
6、推理能力
各种核心概念之间表达了知识的根底性、模拟性、逻辑性和应用性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及开展历史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小学语文课程的根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融合
3、三个维度的支撑
4、提高语文素养、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小学语文课程的开展历史
清末:国文科
民国:国语
建国后:语文
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1、系统连贯
2、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
3、顺应时代的开展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规定:要求学生能认识〔 〕个左右的常用汉字。
A、3200 B、3500 C、3800 D、4000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识字与写字中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 〕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A、1600—1800 B、1300—1600
C、1600—1700 D、1600—2000
三、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及相关概念
1、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
2、语文素养:通过学习,将文化成果构建到自己的头脑中并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能力,使自己的语文修养到达一定的水平。
3、语感与语识的关系
四、语文教学
〔一〕识字教学方法
1、看图会意明字理 2、字音识字法
3、字形、字义归类法 4、分析比较法
5、韵文集成法 6、活动识字法
〔二〕阅读教学
小学5—6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1、词句教学
2、段落教学
3、篇章教学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四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