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珍珠鸟
教学目的 :
,品味文章描写细腻、诗意浓郁、哲理深刻的风格。
2.体验“人与动物共存”的美好情愫,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人生哲理。
3.激发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
教学时数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以多媒体画面)
清脆的鸟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礼物,曾几何时,我们已听不见小鸟悦耳的歌声。此时此刻,请同学们静静地聆听(播放清脆的鸟叫声)听到这美好的啼叫声,你可想欣赏一下那美丽的鸟儿?(出示珍珠鸟图)。
板书课题 珍珠鸟
当你翻开课本目睹小珍珠鸟伏眠于“我” 的肩头时,怎能不羡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冯骥才走进那人鸟相亲的美好境界吧!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划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并用“我喜欢 „„是因为 „„”的句式来说一句话。
1、老师举例子。
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理由是:用比喻的手法,抓住外形来描写可爱的珍珠鸟。
2 、学生读、想、讨论,说理由。
(1)我喜欢第8节,是因为作者在这节文字中写到:“起先„„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这段用了“飞”、“落”、“站”、“啄”、“撞”、“跳”这些动词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珍珠鸟的活泼、调皮的特点。
(2)我喜欢第11节,是因为作者在这节文字中写到: “它先是离我较远,„„发出‘嚓嚓’响。”运用了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珍珠鸟和“我”关系融洽。
(3)我喜欢第4节,是因为作者在这节文字中写到:“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运用外形和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珍珠鸟的美丽和可爱。
(4)我喜欢第6节,是因为作者在这节文字中写到:“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动作描写,这句中的“探”字用得生动。
小结: 作者正是从小珍珠鸟的外形、动作、神态来展示它的可爱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喜爱之情。现在我们一起怀着着喜爱之情把这几节读一遍。(学生齐读4、6、8、11节)
三、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可见,大家同作者一样,对珍珠鸟充满了喜爱之情。
思考:
“我”对珍珠鸟喜爱之情?请从文中找寻有关语句并用“---”画出来。
(1)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真好!”开门见山充分表达了“我”对朋友送来的珍珠鸟的满意之感,喜爱之情。
(2)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在这种喜爱之情的驱动之下,“我”为珍珠鸟精心营造舒适而温暖的巢。
(3)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我”又在鸟巢之上加了一盆吊兰,垂挂的藤蔓覆盖着鸟巢,这简直成了珍珠鸟幽静而安全的绿色的家!因为对珍珠鸟的喜爱,所以对珍珠鸟悉心照料。
(4)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
16珍珠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