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第三小学 张凤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诗文对照,理解诗句意思;走进人物内心,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友情。
教学准备:
《黄鹤楼送别》PPT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导入,复习旧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包诗——《黄鹤楼送别》。(幻一)
请一起读课题。谁送别谁?(相机板书)
相见时难别亦难!再读!
2、这场送别中,李白有千言有万语想要对孟浩然说,但最后的最后,他却将想说的话凝练成了这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诗歌)(幻二)
3、过渡:李白到底想借这首诗向孟浩然表达些什么呢?
二、学文解诗,感受友情。
1、接下来,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一下描写到这首诗意思的句子。
2、汇报交流:
谁来读读找见的第一处句子及其诗句?(幻三)
谁回忆起了第二句诗及其对应的句子?(幻四)
3、现在,老师将整首诗与相对应的句子放在了一张幻灯片上,(幻五)
请两位同学来对应地读一次,大家边听边思考:无论是文还是诗,都在讲述一件什么事?——李白 黄鹤楼送别 孟浩然(指板书)
4、接下来请将目光聚焦在这首诗中,诗文对照,思考:从诗中哪个字看出两人是在
“送别”?
(1)“辞” (红色显示)
“辞”是什么意思?诗文对照猜测一下——(告辞、告别)
文中哪里暗示你?——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饯行。(饯行:设酒宴送别)
饯行后,好友就要西辞黄鹤楼了;正因为故人要西辞黄鹤楼,所以李白才会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饯行。
(2)还从哪个字看出他们是在送别?
“下” (红色显示)
(“下”什么意思?文中找)——顺江东下,前往
什么时间“下”(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暮春三月)在烟花三月这样一个凄美的季节离别,多么的令人惆怅,何等地让人伤感。
这真是——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5、多情自古伤离别!再看看这首诗,送别时什么感觉?
(1)“孤”: (红色显示)具体说说——友人走了,李白感到孤
独;友人孤独地下扬州去了。(孤独的孟浩然孤独的前往扬州了,留下李白一个人孤独。)真是“情到深处人孤独”啊!
(2)“见”: (红色显示)看(板书“见”) 整个送别的过程中,
他们是怎么看的?
A、“ ... ...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 ...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幻六)指名读,读懂了吗?怎么看的?
仰望—蓝天白云;远眺—江上(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色。
他们真的是在欣赏眼前的景色吗?
是呀,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看得是如此心不在焉,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资料补充:黄鹤楼是俩人友情的见证。想当初,他们多少次在黄
鹤楼上吟诗作画,把酒言欢。那是一段十分美好,特别惬意,格外情深意浓的时光。)
结合资料,想象说话:(幻七)此时此刻,李白想起了那个草长
莺飞、百花盛开的阳春三月,他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识于黄鹤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还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也想起了________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