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doc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作者】杨晨芳/郭志勇
【作者简介】杨晨芳(设计),山东龙口市实验小学
郭志勇(评析),山东龙口市教研究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66页至67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重难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与学具:投影仪、片、直尺、一分硬币、米尺、彩纸带、白纸带、小棒等。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
请同学们用手势表不出1米大约有多长? 1厘米大约有多长?
量哪些物体的长度要用到米、厘米作单位?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自己课本的宽度和厚度各是多少厘米?经过测量,课本的宽度和厚度 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还用厘米作单位,量出来的结果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用一 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作单位)这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叫毫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评:计量单位的教学,比较枯燥、抽象,学生学习比较乏味,教师利用让学生测量课本的 宽度和厚度设疑,充分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学习新知
(1)通过直观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其它刻度线吗?
(2)用1分硬币和手势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请同学们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着1小格比一比,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硬币,再慢慢把硬币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 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
让学生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评:通过多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中来,便于学生建 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投影出示放大了的直尺图)提问:
直尺上有大格和小格,每一个大格表小多少?每一个小格表不多少?
每一大格中有几个小格?这说明每一大格的长度跟10小格的长度怎样?
因此,我们可得出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怎样?(板书:1厘米=10毫米)
同学们可在自己的直尺上数一数,看一看,是不是10毫米等于I厘米。
[评:利用投影向学生展不放大后的刻度尺,既满足了视觉感知的需要,也突出了一个厘米 和十个毫米是同样长的关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I厘米=10毫米。]
(4)用呈米量一量
①指导量法。(略)
②,让学生量一量它的长度是多少毫米?
。
做完后让学生交流是怎样看出得数的?
。
要求学生准确量出课本的宽度和厚度,然后问为什么会量出不同的结果?(因为书的新旧程 度不同,因此量出的结果也不同。如果不是整毫米,可看它最接近几毫米,大约就是几毫米。)
[评:学习新课前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在学习之后得以顺利解决,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 悦,更增强了向新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5)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量得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1)直接引入
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补充课题:分米)在实际生活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