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成正反比例的比拟教案与反思
第 2 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成正反比例的比拟教案与反思
教学目标:
在稳固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正方比例的判断方法上,通过比拟观察,理解并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的差异,明确在同一组数量关系中,什么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什么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地判断。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正反比例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前面一段时间我们学习哪两种比例关系?说说你的理解!
板书:正比例、反比例〔学生回忆正反比例〕
2、出示小黑板:
表一、
总价〔元〕
8
16
40
80
第 3 页
160
数量〔件〕
1
2
5
10
20
〔 〕和〔〕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随着〔〕而变化,〔〕一定。所以〔〕和〔〕成〔〕关系。
表二、
单价〔元〕
80
40
20
10
5
数量〔件〕
1
2
4
8
16
第 4 页
让学生先完成表一的问题,在让学生如同表一的问题完成表二,书写在作业作上,请两名学生说一说。
3、想一想: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量、每两种之间存在怎么样的比例关系?它们的条件是什么?
二、总结问题、比拟正反比例
1、
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
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
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呈反比例关系。
小练笔:请学生举几个数量关系说一说,同桌交流,汇报
2、正反比例比拟
观察表一和表二以及正反比例的知识,比拟正反比例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两种相关联的量
不同点
变化方向一致
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变化方向相反
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三、稳固练习
第 6 页
练一练1、2、3
4、A、B、C三种量的关系是:
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比例;
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比例;
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比例。
在此根底上拓展:
1、,那么和成〔〕关系;
2、,那么和成〔〕关系;
3、,那么和成〔〕关系;
判断:
〔1〕,圆周率一定,圆的周长和相应的直径成正比例;
〔2〕,圆的直径一定,圆周率和相应的周长成正比例;
〔3〕,圆的周长一定,圆周率和相应的直径成反比例;
练一练5、判断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四、小结
正反比例的区别与判断
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根底上进行的一堂正反
六年级数学教案成正反比例的比较教案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