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培训资料.doc麻疹培训资料
一、 定义:
以初热期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2〜3天后口腔 颊黏膜粗糙,有细小白点(麻疹黏膜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 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临 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 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鉄样脱屑为特征。 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二、 传染源:
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 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 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 病,过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三、 感染方式
当易感者吸入麻疹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含有病毒的飞沫后,麻疹 病毒在局部粘膜短期繁殖,同时有少量病毒侵人血液;此后病毒在远 处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复制活跃,大约在感染后第5〜7 天,大量进入血液,此即为临床前驱期。在此时期,患儿全身组织如 呼吸道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均可找到病毒,并出现在鼻咽分泌物、 尿及血液等分泌物和体液中,此时传染性最强。皮疹出现后,病毒复
制即减少,到感染后第16天,仅尿内病毒尚能持续数日。出疹后第 2天,血清内抗体几乎100%阳性,临床症状也开始明显改善。由于 此时全身及局部免疫反应尚受抑制中,故部分病人常继发鼻窦炎、中 耳炎和支气管肺炎。10%的患儿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明显增多,50%在 病情高峰时有脑电图改变,%有脑炎的症状和体征,其出现 常在急性起病数天后,此时血清中抗体已增高,且已找不到病毒,因 此考虑为自身免疫性脑炎。
四、临床表现
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约10日(6〜18天),曾
接触过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 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
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 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其它症状,以眼症状突出, 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 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 48小时出现,,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 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 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 小点;④偶见皮肤尊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 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 精神不振等。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
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C,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
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
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 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 4、
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 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 肤留有糠鉄状脱屑及棕色色素
麻疹培训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