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doc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口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课时:1
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 教学课题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 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2、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三、 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 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 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 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 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四、教学方法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 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 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 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 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
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通过反复朗诵加深学生体会。
五、 教学过程
一、 音乐激情,诗歌导入。
1、 音乐激情:http://v. youku. com/v_show/id_XNDQ50DM2MTY=. html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二部。夏强烈的W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 共鸣。
2、 诗歌导入: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 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李白有诗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 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写黄河的现代诗一《黄河颂》
二、 诗歌诵读,感悟黄河。
1、 诗歌诵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http://v. youku. com/v show/id XMzkwODg=. html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2、 感悟黄河:
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请你读给全班同学听。,并交流一 下朗读感受。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 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
黄河颂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