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环境调研报告
作者:刘
yunhong单位:lnkjdx时间:2021-4-30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摘要
二、滇池简介
第二部分: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目的
五、调查过程
六、调查体会
七、调查结果
八、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基本结论
第四部分:参考资料及文献第五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前言
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一、摘要
随着农村人口逐步迈向城市居住,以及昆明旅游业的膨胀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滇池的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近年来,滇池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不容乐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和倡议更多的人们参与环境保护行动。近日,通过对滇池环境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深入了解了昆明市民对滇池的看法和感受,并了解到国家以及云南省政府对滇池治理的一些政策和法律保护。因此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调研小组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借此机会,能引起社会的共鸣和高度关注。最终,在我们党和人民的带领下,以环境与人文共同和谐发展为指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文明生态环境。
二、滇池简介
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昆明池。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滇池西面毗邻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素称
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滇池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由海埂至西山龙门有空中索道连接民族村与西山公园,即使交通方便,又可观赏滇池风光。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第二部分调查
一、;
;
,年龄阶段16-65岁。
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二、调查时间:2021年4月24日
三、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以及问卷调查四、调查目的:
,增强实践能力;
,以落实党的“十八大”中提出的“五个建设”,积极号召大学生倡导“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发展”;
、全面的了解滇池污染现状以及周边居民环意识,为进一步开展滇池保护的宣传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调查过程:
昆明学院化科系化教2021级1班第1小组于(调查)当天早晨来到滇池旁边,按照组织的策划与安排,有序的展开科学的调查。
为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