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充满深厚情义的感人故事:有一位老人每到冬季来临就到昆明的翠湖之畔去喂到那里越冬的红嘴鸥,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全文细腻而生动地描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以及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选编本篇课文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对它们付出真切的感情,它们也会给以我们真诚的回报。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褪、撮、挫、昵、啧、瞻”6个会认字和“鸥、褪、饼、挫、昵、俯、驻、歇、瞻、涡”10个会写字;掌握“塑料、褪色、饼干、节奏、抑扬顿挫、乐谱、企盼、驻足、瞻仰、旋涡、相依相随”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师:同学们,这首歌的名字叫《爱的奉献 》,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大家庭,不仅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动物和人也可以友好相处,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课件播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对它们付出的每一分感情,都会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位老人和海鸥的动人故事。(出示课题)这位名叫吴庆恒的老人,被当地人称为“海鸥老人”,这时为什么呢?请大家打开第21课。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继续用快速阅读的方法阅读课文,并且画出生字、词。
2、请同学们读找出的词语。
3、(课件展示) 指名读词语,并随机正音,再齐读
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我们可以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5、指名回答
三、读文体味,感悟深情
1、指名读1—13自然段,学生思考:
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课文写了老人的哪些事,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对海鸥的爱?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品读“老人”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体会老人的简朴)
对老人的资料做一些补充。
(2)品读“老
老人与海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