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足下垂治疗新疗法智能助行仪PPT学习教案.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会计学
1
足下垂的概念
也叫尖足,是指由于胫骨前肌群肌力低,小腿三头肌痉挛足跟键挛缩等原因而使踝关节不能背伸的症状;临床表现:不能背屈足部,行走时是拖拉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举得较高,落地时总是足尖触地面。因此,在步行周期的摆动相,患者不能完成踝背屈动作,而形成特征性的足下垂步态。
第1页/共10页
足下垂的预防
(1) 卧床期:改换体位,保持肢体功能位,2小时更换一遍,侧卧位时背部要有依靠,偏瘫侧的膝下垫起,以保持下肢处于功能体位,保证偏瘫侧下肢不外旋,卧床时调整下肢保持轻度屈曲位。
(2) 四肢运动:瘫痪侧的上、下肢各关节作被动屈伸运动,对足关节行背屈运动,每天做2次每套动作15次。为促进瘫痪侧的被动运动,健侧自动运动也作同样的运作,如果被动运动不够充分,可运用健侧带动患侧作被动运动。
(3) 离床期:轮椅乘车训练:过了急性期,经医生许可,开始作轮椅乘车训练,每日一次,一次5分钟,如果坐轮椅稳定可延长时间,增加次数。坐轮椅时两脚必须放在踏板上。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安全,用安全带固定躯干,颈部不能保持稳定的患者,可使用设有床的轮椅。
(4) 坐位训练:以能坐轮椅的患者为对象,每天进行2次,此时脚底要着轮椅的踏板,保持功能体位。
(5) 步行期:坐轮椅或是坐位时足底着地面作背屈训练。将5-6公分的海绵放在足底与地面之间,进行背屈训练,10次为本套,一日2次。
第2页/共10页
传统康复与护理
(1) 步行训练:鼓励指导患者早日下床站立活动。下床站立活动时应根据各自情况循序渐进,可先扶床站立,站立时尽量保持足跟与地面接触,同时做下蹲和行走练习,逐渐增加走时间。
(2) 康复训练:首先以被动锻炼开始,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手法要轻柔,用力由小到大,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当患者肌力达2级以上时,可在被动活动之后进行主动足部屈伸活动,循序渐进,不要强求,到患者能够站立时,要先从平台开始,直到能用双足踏实地面,不发生倾斜时才练习走路。并注意步态,使步态符合生理要求。
(3) 保持足部功位置:当患者只能卧床时,无论平卧位,还是侧卧位都不能让足悬空。需在足部置放软垫,平卧时患侧髋、膝屈曲,并使足踏与软垫上,使其蹬实。侧卧位时患侧足下应垫软垫。睡眠时可采取布鞋疗法,即将患侧的布鞋垂直固定于患者的床栏杆上,每晚临睡时将患侧的足放进鞋内每2-3小时从鞋内脱出一阵进行按摩。
(4) 足部温热疗法:这是利用物理作用,使组织升温后再降温,达到促进炎症吸收,增加局部神经营养,缓解肌肉痉挛,减轻肿胀的目的。具体方法是先用38~40度温水浸泡患足8-10分钟,再用15-20度的冷水浸泡8-10分钟,反复3遍,每日2次,坚持1-2个月。
(5) 其他:使用踝足矫形器、下垂矫形器、小腿矫形器。近年来我科采用自制防旋鞋方法,预防足下垂,效果显著。
第3页/共10页
新型疗法--神经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人们对神经肌肉活动的研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1786年意大利的Luigi Galvani在实验中无意发现,用金属导体连接青蛙腿的肌肉和神经,肌肉会颤抖,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生物电活动; ,但神经肌肉功能分析与重建的开创性研究则是1961年Liberson等人开始

足下垂治疗新疗法智能助行仪PPT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57 MB
  • 时间2021-09-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