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73.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73、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年期学生的抽象思维即概念思维能力日益提高,这一点已表现得十分明显,并且成为青年期学生的有代表性的特点。
  如果说在研究某种现象的时候,许多少年对于确定因果联系还感到有些困难,那么在青年期,确定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中的逻辑关系所需要的证明性思维,在学生身上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
  对于感知、判断和推理的对象,学生已经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从各个方面进行考察,找出其中相互矛盾的特征,形成全新的概括,这些概括常常离开了思考的对象而把人引入另一个境界中去。对于判断的绝对性的态度也有了转变:判断的绝对性日益让位给假说性(成年人喜欢把青年的这种倾向称为“讲究哲学”),同时青年已能把在证明过程中的矛盾着的判断的斗争作为某种假说得到证明的标准。在实践中,这种情况表现为下面的有趣的规律性:一项真理得到证明所花的努力越大,学生就越加相信这项真理。
  学生在学习科学基础学科的过程中对事实做出唯物主义的说明,这在实际上就是学习运用辩证逻辑的概念和范畴:他们从运动、发展、量变和质变、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中来考察事实、现象和事件。
  青年对于各种事实、现象、相互联系的解释和说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的独立阅读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那种缺乏深刻的思想而只有曲折的情节的文艺作品,已经不能使高年级学生感到满意。而对优秀作品中那些阐明社会关系或者人们精神生活的哲理的、世界观的问题的地方,青年们则不仅反复阅读,摘抄在日记里,而且加以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学生经常在书的页边上写下一些有关的批语,好像在跟作者进行争论。
  青年们喜欢利用任何事实和现象来揭示隐藏在人的思想中的最意想不到的因果联系。例如,大纲中的一个最无足轻重的问题,也往往会成为争论的对象。在三角课上学习《到不能到达的点的距离测量》这一节时,青年们发生了争论:只了解教材的理论部分,是否能进行上述的测量。有几个高年级学生指出:早在三角学公式形成以前,就有人使用另一种方法进行过测量,这种方法也是以数学的规律性为依据的。个别学生甚至提出了自己想出的测量方法。应当指出的是:在青年期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生们力求理解的已经不仅是习题、公式的内容,而且包括自己的思路和思维的方向性。
青年对于那些跟人的社会关系和内心世界有关的问题进行着特别深入的分析。他们竭力要弄清楚事实、现象和事件中的矛盾的各个方面,以便得出客观的结论。在学习文学和历史时,在谈话、辩论和报告中,青年们十分注意这样一些问题,如: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个人和社会、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幸福和义务、纪律和自由这些概念的相互联系,人要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愿望,等等。
  由此可见,学生在中学里已经掌握了辩证思维的一系列特点。辩证思维是智力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合乎规律地完成着由情感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到中学毕业的时候,学生已经懂得了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性。在以后的年代里(升入高等学校或参加工作以后),他们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已经能够解释、说明或者独立地研究任何一种事实、现象和事件了。这就向中学提出了一项重大的职责:一个人在日后的精神发展,就要看他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所获得的知识如何了。
  青年不仅能够靠思维深入到事物、现象、相互依存性的实质中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7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6403****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