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任何一个学习者都会把他原来的知识、技能、态度带入到新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符合或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学习者的特征,是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在大量传统的备课教案中,学习者特征分析却在教学设计中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主要说明本课题对学生的智力因素方面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要求以及学生是否已具备了本课题学习的要求。
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特点和认知结构变量
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兴趣、爱好、情感、态度、意志、性格、动机、学习风格及文化宗教背景等
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学习者特征进行认真分析是实现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分析学习者特征时,既需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的稳定的、相似的特征,又要分析学习者之间的变化的、差异性的特征。相似性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集体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差异性研究能够为个别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对于教学设计实践而言,应主要考虑那些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够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并且是可干预、可适应的特征要素。在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时,不仅要分析一般性的、稳定的特征外,而且需要考虑学习不同学科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
学习者特征分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学习者特征分析时,还应重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技能要求、认知心理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如学习者为实现成功的学习需要具有的信息素养、多媒体教学资源、信息环境对学习注意特征、信息加工特征、学习者的自控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与动机等各方面的影响,否则信息技术对学习不仅不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学习者特征分析
分析学习者特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步骤提供依据。既然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围绕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的,那么学习者的学习准备也要从这三个方面考虑。
学习者特征分析方法
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从学分析、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学习者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学说对了解学习者一般特点有重要启发,他将智力与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久性的意识。
前运算阶段(2~7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
学习者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不同阶段学生智能、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小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
小学生思维具备初步逻辑的或言语的思维特点,这种思维明显具有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性。低年级学生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也同时具有抽象概括的成分,二者的相互关系随着年级高低和不同性质智力活动而变化。到小学高年级时,学生逐步学会区别概念中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是这些都离不开直接和感性的经验。
学习者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不同阶段学生智能、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中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表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①通过假设进行思维;②思维的预计性;③思维的形式化;④思维活动中的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化;⑤思维能跳出旧框框。
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还属经验型,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
初中学生自我意识更为明确,同一性、勤奋感是情感发展的主要方面。高中阶段,独立性、自主性是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初中到高中学习动机由兴趣型逐渐倾向于信念型。
学习者特征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