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美
摘要: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写下了几百首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表达了她对死亡的真切情感体验。本文通过其最具代表性的死亡诗的分析,揭示艾米莉一生对美的不断追求,以及她是如何向读者展示死亡之美。
关键词:审美 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诗
一、审美的含义
史料中对审美的记载尤为稀少,直至现在各家对其的定义也略有不同。但总的来说,审美经验有逾越常规的作用,但反过来,通过社会状况理想化又起着使其改观的作用。当人们自觉地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并且喜欢这一角色的时候,才能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并且怀着喜悦的心情来理解他所认识到的或与自身有关的真实生活情境。正如威廉布施的一首诗里说我们生活中的烦恼一旦被描绘出来就变得饶有趣味。在此,或许,我也可以暂且借用一回:我们人生中所避免不了的死亡一旦被描绘出来就变得饶有趣味。而在所有描述死亡的文人志士中,独倾于狄金森对死亡的感受。
二、艾米莉?狄金森两首死亡诗歌分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契机。艾米莉?狄金森在十九世纪的美国与惠特曼不相上下,虽然两者风格截然不同。她所创造的诗歌,忧而不郁,喜而不乐,透着独具女人特有的观察力与审美观。她的诗歌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她的死亡诗,有着哥特式的阴森却又不失小女子的幻想之美。她一生都生活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艾莫斯特小镇,足不出户,生活圈子极为狭小。在这样有限的生活经历中,凭借着她的聪慧、想象和细致,创作了1800余首诗歌。她的诗往往深刻的探讨人的内心生活,尤其对死亡偏爱有佳。本文就她的与死亡有关的几首诗为例进行分析,透析诗人对死亡美的追求。
在《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中,死亡幻化成了彬彬有礼驾车相邀一同出游的绅士:
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
他殷勤停车接我
车厢里只有我们俩
还有永生同坐
我们缓缓而行,他知道无需急促
我也抛开劳作
和闲暇,以回报
他的礼貌
我们经过学校,恰逢课间休息
孩子们正喧闹,在操场上
我们经过注目凝视的稻谷的田地
我们经过沉落的太阳
也许该说,是他经过我们而去
露水使我颤抖而发凉
因为我的衣裳,只是薄纱
我的披肩,只是绢网
我们停在一幢屋前,这屋子
仿佛是隆起的地面
屋顶,勉强可见
屋檐,低于地平面
从那时算起,已有几个世纪
却似乎短过那一天的光阴
那一天,我初次猜出
马头,朝向永恒
狄金森在此描述的是与死亡接触的经历。她与死神经过孩童喧闹的学校,稻谷注目的田野以及正在沉落的太阳,诗人由空间的转换不事雕琢地点化出人生必须经过的少年、中年和晚年的必经之路,就连面对死亡的恐惧“颤抖而发凉”也因诗人“薄纱”和“衣裳”的一笔带过而变得轻灵飘逸,顿改阴森惨淡的气氛。从开篇把死亡比作绅士这一比喻中,“我”内心窃喜于同这么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驾车出游,沿途欣赏风景,并感受绅士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关怀。似乎死亡已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恰恰令人憧憬
死亡之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