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平遥
7月15日 今天,我们驾车途经山西平遥高速公路出口时,一尊气势恢弘的雕塑映入眼帘――只枯瘦的大手紧紧抓着一只巨大的算盘。这一雕塑形象地告诉我们:这里是晋商文化的发源地。
朋友,您可能对山西平遥并不陌生,您也可能去过平遥古城,登过平遥古城墙,您甚至还了解平遥古城是目前全遥在明清时期就市场繁荣,经济发达。当时小小的一个平遥县城就有22家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的鼻祖,被誉为中国经济金融的中心,号称中国的“小北京”。但是,您对晋商尊儒重教的一些典故未必了解更多。比如,――尊儒重教。古城墙上3000个墙垛,72个立垛,它们分别象征着孔圣人的3000学生,72弟子。由此可见晋商尊儒重教的程度。
据说,山西巨商常威就是受了孔子的点拨,才走上经商之路。常威从小刻苦勤奋,聪明好学,但是家境非常贫寒,眼看考期临近,却无法凑足进京赶考的盘缠。为此,常威惶惶不可终日。一日,孔子托梦于他:“汝勤奋好学,何不袭端木?”醒后,常威茅塞顿开,从此效仿孔子的学生――端木,开始了艰难的经商之旅。几十年的经商生涯,他始终遵循着:“贪婪虚伪商家忌,诚实公道天不欺”的原则,并告诫后人道:“要想经好商、必须有文化。”因此“学而优则贾”则成为常家的家训,世代相传。
平遥北边不足50公里的祁县,曾有声震山西的巨商乔致庸以及至今仍赫赫有名的乔家大院,而平遥南边不足50公里又有名扬天下的华夏第一大院――灵石王家大院。不论乔家、王家还是常家等山西巨商,他们大都是小本生意做起,历经艰辛才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全国闻名的山西巨商。
几百年来,无数晋商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经商必须遵循的规则,这也就是逐渐形成的举世闻名的晋商文化:重视家规家训、学而优则贾、诚信至上、刻苦勤奋、力求创新、勤俭持家。
晋商文化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我们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而优则贾”则显得更为重要。
沉思平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