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
全文共21段,按故事情节分为四局部
第一局部〔1-12〕简要介绍廉颇和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第二局部〔3-13〕完璧归赵 分三层
第一层〔3-5〕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前表现出来的胆识。
第二层〔6-11〕写蔺相如奉璧出使至秦与秦王斗争的经过。
第三层〔12-13〕写蔺相如奉璧出事后取得的成就。
第三局部〔14-16〕渑池之会 一段一层
第一层计议赵王该不该赴会。
第二层写秦王在宴会上欲戏弄赵王。
第三层斗争的结果。
第四局部〔17-21〕将相和。
通过廉、蔺对矛盾的不同态度:一个是居功自傲、宣恶言,欲羞辱相如;一个不欲相争,采取一味退让的态度,以致到了连其舍人都觉得羞耻的地步。
负荆请罪主要分别突出两个什么样的性格?
廉颇:勇于改错,深明大义。
蔺相如:胸怀广阔,眼光远大,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崇高品德。
表达技巧
1、以事写人,在锋利剧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
全文刻画廉颇蔺相如两个人物选择了三件事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
前面两个故事反映秦赵矛盾,后一个故事讲找过内部矛盾。后一个矛盾是前一矛盾开展的结果。
完璧归赵:由献璧、取璧到完璧归赵,处处可见他的随机应变,不怕牺牲。
渑池会:廷叱秦王,辱其群臣,充分表现了他的视死如归的精神。
两次使秦,处处主动,维护赵国的尊严。
将相和:蔺相如的先公后私、隐忍退让的高尚品格。
详略得当
前两件事着力写蔺相如,写廉颇较简单。
当时七雄争霸,外交斗争已经重于军事斗争,斗智重于斗勇。
蔺相如是一位忠于赵国的智勇双全的出色的外交家,在秦赵斗争中所起的外交作用大于廉颇。,所以对蔺相如详写。
根底积累
一、通假字
(不,同“否〞〕
〔庭,同“廷〞,朝堂〕
(案,同“按〞,审察,观察〕(质,同“锁〞,承斧的砧板〕〔缪,同“穆〞〕
〔孰,同“熟〞,仔细〕
(详,同“佯〞,假装)
〔宾,同“傧〞〕
〔缻 ,同“ 缶〞〕
二、古今异义
,请指示王〔古义:指出来给人看。今义: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那么和方法〕
〔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因跪请秦王〔古义:走上前去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开展〕
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