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探讨.doc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探讨
一、当前 影响财政 经济 良性循环的主要问题
财政筹资缺位,非财政筹资越位。财政分配职能弱化, 财力过于分散,预算内财力严重不足,预算外财力迅速膨胀且分配无 序。经过20余年的改革,许多行政机关已丧失了原有的职能,没有 必要存在,但是由于没有拆“庙”:'和尚”又日益增多。他们争权、争利, 千方百计地设计“基金"收贸“摊派”项目,抓钱,抓权,竭力参与社 会分配。更重要的是还有不少行政管理部门或行政执法部门,他们 为了保住或尽量少损失已形成的部门或单位的既得利益,千方百计地 财政相争,甚至抗争,行政性收贸拖延或逃避财政管理,形成政府统 一领导下的“多层面财政分配”现象。到目前为止,就各种行政性收 费来说,政府至少没有完全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尽管也有部分纳入 财政预算管理,但也由于这些部门的力争而最终还是从预算中列支返 还。同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未建立起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 和财政支出保障机制,财政收入难以满足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需要, 各级政府、部门就把收费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渠道,在国家规定 以外巧立名目,自定政策向企业、农民、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征收 各种费用。久而久之,收费项目越来越多,收贸规模越来越大,最后
造成费大于税。这样不仅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扰乱了国民收入的分 配秩序,为贪污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温床,而且侵蚀了税基, 财政筹资缺位,非财政筹资越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严重削弱 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市场经济的种种缺陷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 克服,经济运行的客观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经济 发展 过程中的很 多包袱最终还是转嫁于财政负担,给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带来一定的 不利影响。
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严重挤占了生产建设资金。各类行政 事业机构的雍肿和庞大,吃皇粮人数的众多和持续增大,是一个屡次 精简之后易犯的痼疾。目前,机构改革尚未让吃财政饭的机构从根本 上得到削减;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事业单位进行政机关、企业进事 业单位、企业进行政机关的人员继续车水马龙,吃财政饭的队伍庞大 不堪。在不少地方,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发工资,个别地方全 部财政用于发工资还不够。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严重挤占了生产建设资 金,对经济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有序运行构成极大的威胁,制约了财 政经济的运行。
财政资金投资不合理。首先,对生产建设的投资是各级 地方政府争取上级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增补或追加投资的一种策略。 这种策略往往是通过投资配额计划把建设项目的框架搭起来,遇到资 金供应不足所造成的既成事实,便向上级申报困难,争取上级“开口 子”,以弥补地方项目的资金不足,所以地方各级大量出现建建停停的 即期“
滚动”计划也就不可避免;其二,各级地方政府面对“百业待兴” 和辖区内各种旺盛的投资需求,并没有把投资配额计划的安排与动员 建设资金结合起来,地方自筹困难重重,最后只好挖财政、挖银行, 采取挤、压、凑的办法;第三,许多“首长项目;“条子工程‘:“半拉子工 程”的资金缺口,更加深了计划安排的随意性和项目决策的非 科学 性,特别是经济开发区项目表现得最为突出,不仅浪贸人力、物力和 财力,更重要的是已经破坏了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农村 劳动力和土 地),造成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的财政经济的恶性循环;第四,有 些地方政府一定程度上存
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