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自己判断是否是一节高效率的物理课
第 3 页
教师如何自己判断是否是一节高效率的物理课
一、目标的设置是否高效?
高效的目标设置应该包括知识的、能力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就是说,在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头脑中一定要清楚,通过这节课,学生到底获得了什么?关于知识目标,课程标准是一个基于全国学生而言的最低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目标的设置时,一定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进行校本化的解读与设置,使得在课堂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个提高 。关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课程标注并没有将它们分解到具体的知识中,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标要求,分析本节知识背后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比方?凸透镜成像规律?,课标内容标准中是这样描述的:“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很明显,对于知识目标明确制定了“了解〞层次,但是“探究〞两个字,并没有说明对于探究七要素的具体要求,其实,探究中每一个要素都用不同的要求,况且一节课并不能将七个要素贯彻到底,所以就需要教师但根据自己的实际,根据自己的特长,设计出具有侧重点的高效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二、方法的选择是否高效?
要完成教学目标有很多方法,但方法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如果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用探究就能获得书本上的知识,但自学的能力却得不到提高,其它能力更无从谈起,如所谓的“讲〞实验。现在这样的课堂很多,许多教师都说学生做实验不如教师“讲实验〞效率高,其实这样的论断是片面的,仅仅从应试或知识目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如果从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方面来说,效率又怎样呢?有些课堂,看似热热闹闹的实验,但这些实验都是验证性的,其追究起来,其出发点也是为了学生理解知识效劳,并不是真正的探究,就是所谓的“假实验〞。现在有些学校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能少于35分钟。为了转变教师的观念,在改革的初期硬性限制老师的讲授时间有助于改革的进程。但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能硬性规定时间。根本的原那么是:只要是学生自己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如果老师真的放手让学生看书,书本上大局部知识学生是能自己看会的。学生不会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小组不会的大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老师再讲。现在许多老师上课就讲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局部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要从最根本的概念开始讲。难道学生连一个概念也看不懂吗?老师给学生自学的时间了吗?从理论上讲,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会,老师也不要讲,先让学生讲,学生不会的老师再讲。这样一堂课真正需要老师讲的东西并不多,关键是看老师敢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
第 3 页
三,使用的时间是否够短?
第 4 页
课堂效率必须用时间说明问题,如果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上下
教师如何自己判断是否是一节高效率的物理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