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赤壁赋》教案(语文版必修1).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赤壁赋》教案(语文版必修1).doc《赤壁赋》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2、 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2、通过预习交流,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 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如何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2、 个性化鉴赏:景、情、理的融合,语言特点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生课前预习
1、 阅览相关材料
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 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二、 作者和解题:
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
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僑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 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三、 第一环节:
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 第二环节:
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1、 正音读一识文字一通义训一察语气一明文法一断句读一辨辞采一别文体
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
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
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句式一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
五、 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师点拨:
第一节一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一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一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一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一忘情尘世的洒脱
、落实教学目标。
六、 第四环节:
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
2、 文章写了怎样的情?
3、 文章写了怎样的理?
七、 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
八、 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 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了,欣赏木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 然的态度。
(2) 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第二课时
一、 评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1、 苏轼在他许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仅以“月”为例,有哪些?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并进行分析(以下为节选):
i夜闲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虞姜人》)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于狼。(《江城子•密州出猫》)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丫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2、 课文中都有哪些月亮?与前面同学们搜集的有什么异同之处?(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拨:现实中的“水月”一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一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一人生须臾一体悟人生(虚)
3、 学生分析苏轼描写月亮的变化发展过程。讨论明确:
以被贬黄州为界,被贬前,他是一个愉悦轻松、激情满怀的苏轼。明月高在景中呈宁静、轻松之态。 到他密州时,到达极致,豪情万丈,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喷薄欲出。“月”成了祥乐、宁静、澄澈、 优秀、高洁、圆满、理想的化身。被贬后,他的心态发生大转变。

《赤壁赋》教案(语文版必修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健
  • 文件大小89 KB
  • 时间2021-09-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