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的诗词《蜂》译文和赏析.doc第2页 /总页数 5 页
罗隐的诗词《蜂》译文和赏析
罗隐对当时考试制度、当时朝廷的失望,以及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于是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的《蜂》。下面就和***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注】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赏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二句,是咏蜜蜂的绝唱,也是歌咏农民辛勤劳动的名句。这两句在感叹蜜蜂辛苦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总是在奔波忙碌,“不论平地与山尖”,都有它的身影,它如此辛劳,不过是为了采花酿蜜,可是酿得蜜后又是为了谁呢?蜜蜂酿蜜是出自动物的本性,当然不为任何人,而那些像蜜蜂一样在田间辛勤劳作之人,他们又是为了谁在忙碌呢?很显然,诗人的言外之意,便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同时也流露出对广大劳苦人民的怜悯。
第2页 /总页数 5 页
“为谁辛苦为谁甜”句,一般被人们说成“为谁辛苦为谁忙”,用来感叹自己的苦心枉费,有时候也用来表示希望的落空极其带来的惆怅。当然,也可以用来讽刺那些表面上占尽风光,为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最后也难免两手空空。
扩展阅读:罗隐的简介
罗隐(833—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大中十三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26日)去世。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他和同族另外两个有才的被合称“三罗”。
在唐朝末年,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但罗隐虽然名声很大,却六次没有考中,于是改名为罗隐。罗隐的才学确实出众,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但由于他的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人也很狂妄,这使他在讲究谦虚的中国古代社会里非常孤立,考官们对他很反感。有次他投考时,正遇上大旱,皇上下诏求雨做法,罗隐便上书进谏,说水旱灾害是和天地一样共存的,无法立即消除,他劝皇上应该用心祈祷,那么百姓的庄稼受灾再重也会感激陛下的。最后说,先皇和大臣们都不能为陛下出力,何况做法的又是几个无名之辈,他认为此法不可取。罗隐的话太直率,有些讽刺的意味,最后皇上也没有听他的。
第3页 /总页数 5 页
扩展阅读:罗隐出众的才学
罗隐的诗词《蜂》译文和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