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风光无限》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风光无限》教学设计.doc《风光无限》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诗意盎然是我国古代诗歌特有的传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情景交融。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诗配画、 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诗配画,不仅是诗 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 根据个人对诗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将诗的意境画出来。本课教学不但 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诗意,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 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
因此本课在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明确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配 画应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抓住古诗意境和相应的手法进行表 现。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诗歌的文字 形象语言与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互补、融合而创作情景交融的作品, 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 的陶冶、美的感受。
诗配画属于命题创作画,它是美术创作教学中较之添画和记忆 画要求较高的绘画形式。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能背诵多首古诗,对古诗的内容及表现的意境 已经有初步的理解能力,学生们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能进行简单的 创作。他们有着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乐于尝试各种能表
达自己情感的表现形式,在美术活动中体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
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 养。
2、 学习《诗情画意》,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兴趣,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3、 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的按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 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准备了一首古诗,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中间有许多我们熟悉的诗人及作品,我想请同学 们背一背自己熟悉的古诗。(请两个学生背一背古诗)
2、 短短的几行字,体现了一种意境。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 了一首古诗,我想请一个同学把它大声的朗读出来。
(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提问: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色和景物?(请学生说一说)
3、 师:通过这首诗,你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
4、 师:接下来请大家看老师将这首诗画下来,并评一评老师的 画。(刚才我们已经仔细阅读了这首古诗,理解了诗中的景色与景物, 并联想出了这首诗的画面,接下里我们可以开始构图表现。)
教师示范,将这首诗画出来。
5、 师:你觉得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6、 小结:这就是我眼中的这首诗,我通过莲叶的多、荷花的红, 将西湖的美表现了出来,这就是这首诗的诗境。(板书:诗境)
7、 师:苏东坡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每一首古诗中 都蕴含了一幅优美的画。
揭题:《风光无限——古诗配画》,一起学习如何为我们喜欢的 古诗作一幅画。
二、 学习探究
1、 我想与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根据刚才老师创作的过程,古 诗配画分为几步?为古诗配一幅画第一步我们需要做什么?
2、 课件揭示:诗配画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
理解:古诗的诗意、诗境。
构思:思考想象怎样用绘画的形体

《风光无限》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健
  • 文件大小85 KB
  • 时间202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