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管理制度
EP∕XZ11—2009
为规范公司会议管理,保证政令畅通,提高会议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会议的主要目的:集中解决问题、顺畅沟通协调、实现统一指挥。
适用范围:公司所涉及的各种类型会议。
会议的召开本着工作实际需要的原则召开。
2.2 会议的召开,需涉及其他部门的,必须采取书面通知形式进行通知,通知必须说明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参会人员及需配合准备工作等等内容。
除公司例会之外,其他非例行会议必须在会议召开的一个工作日前发出会议通知。
公司例行会议,若因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召开,行政部必须提前一个工作日通知各部门。
。
2 6会议召开前,会议主管部门或会议组织者要提前作好会议服务:如会议场地的水(饮用水)电,其他声像设备,桌子,凳子等。
,即参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方式签到。
“会议纪要”,经会议主持者及总经理签字确认后存档;并且纪要必须在会议结束8小时内传主管部门;参会人员必须在会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传达会议精神。落实整改执行内容。
会议纪要必须有必要的保密措施。
参会人员不迟到、不早退,必须按时参会,提前2--5分钟入场,在签到表上签名并记录签到时间。
会场内所有人员必须把通讯工具设置为无声或振动,会议进行时不得在会场内进行电话接听。
参会人员未经会议组织者同意,不得中途离场。
参会人员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会议,必须提前电话申请或当面申请,经会议组织者同意后方可不参加会议,但事后必须认真阅读会议纪要,学习,领会会议精神。
参会人员不得大声喧哗,扰乱会场秩序,讨论问题必须经会议主持者允许。
会议结束后,自觉将桌椅归位,收拾会场,保持会场原有的状态。
,会议制度以车间班前会、生产例会和行政例会为基本框架,辅助其他临时性专题会议,从而构成整个会议制度框架。
车间班前会程序及要求:
会议程序
a) 频率:根据实际情况,以每天一次为宜,每周不得少于3次。
b) 主持人:各班组长;
c) 参会者:各班组成员;
d) 宣布晨会开始;
e) 回顾上一次(昨日)班前会的要求和执行实施情况,并寻找执行不力的原因,力争当场解决问题。如当场无法解决的,根据实际应用PDCA(计划、执行、监督、检查)方法滚动到本次会后解决;
f) 表扬和批评班组人员的先进事迹与不良表现;
g) 总结前一天车间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
h) 车间组长根据当天生产任务和要求对成员进行任务分配。
分解任务必须掌握的五大原则:
①明确的任务 ②明确的人员、 ③明确的岗位
④明确的时间(开始至结束) ⑤未完成任务的后果
i) 接受任务者明确任务后无异议。宣布会议结束。
会议要求
a) 所谓例会,和其他会议不同,它的时间是早已规划好的,无需提前通知,不得随意更改,如遇特殊情况的,以通知的形式调整会议时间;
b) 不得随意请假、不得无故缺席,缺席者按旷工处理;
c) 整队点名。注意人员报数点到的声音(通过报数声音确认人员精神状态;如有缺勤,班组长应该在会后到宿舍察看该员工缺勤的真正原因);
d)班组长分配当天生产任务并强调执行中的注意事项;
e) 晨会结束后,各班组
决策机制:会议管理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