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多情自古伤离别全诗.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多情自古伤离别全诗
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矣!”;苏轼言“人有悲欢离合”柳永道:“多情自古伤离别”。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
一、我们先了解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柳岸、西楼、南浦、阳关、渭城、望江楼、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4、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落花、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劳歌。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折柳是送别的习俗。“柳”“留”谐音/无边的芳草恰可比喻远行人的满怀愁绪。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以水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绵延不绝。
二、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直接抒写依依惜别之情意。李白的《赠汪伦》“不及王伦送我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都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倘若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埃其送别诗还可以裹挟着个人的身世之感。“寒雨连江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注意送别背景。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

多情自古伤离别全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秘资料站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2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