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淄博有个杨玉翠-李科长.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淄博有个杨玉翠淄博市教学研究室李传英(一) 杨老师其人杨玉翠老师——山东淄博市张店区科苑小学的一个数学教师。第一次接触杨玉翠老师,感觉就是朴素。是那种灵气和悟性都不是很高的人, 是一个极不张扬的人,普普通通的人。但深入接触,就油然产生一种敬佩和欣赏。交往久了,竟生出些许幸福,我说的幸福是舒坦、舒服、舒畅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让我起了为她写点什么的念头——对于讨厌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的我来说,这可是个辛苦的事情——并在这其中快乐着。对一个人的态度从事不关己到刮目相看,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杨老师的第一次交谈是在电话里。她问了一个问题“我的课堂放开后,听课教师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我不知道怎么说服他们。”因为时间太久了,只能记得我当时话语的大概意思:“先要搞清楚他们说的两极分化是指什么?如果是因为你班里当小老师的学生太优秀了,就说两极分化严重了,不可怕。一个班的所有学生不可能都像最优秀的学生一样,学生的差异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如果为了一般齐而压抑那些好学生才是最不可取的。如果是怀疑你班里的差学生更差了,你先自问‘是不是差生更差了? ’如果不是,请你拿出证据:这些学生在你接这个班的时候成绩是多少,现在成绩是多少,只要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在级部的成绩好于其他班和他原来在一个水平的那些同学,那你就要坚信,你的实验是正确,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所有学生学习了适合他们的数学。差异不是判断两极分化的唯一指标。你实验中的一些数据要注意保存好。”杨老师的回答很简单:“那我就继续搞下去!”再以后的交流就不牵扯实验不实验的问题, 而是怎么实验的问题。交流的话题只有两个关键词:教材、学生。课堂上出了问题,学生中有了错误,杨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学生是怎么想的? 教材为什么这么安排?想到这两个问题没什么,可贵的是这种想法在杨老师那里持续了十几年,实在是不简单。“简单事情重复做就是不简单”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因为杨老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所以,与杨老师交流从来听不到对学生的抱怨,听到的就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但我还没有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的方法,李老师你看怎么解决;或者,我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但不知这样做行不行?我说说,李老师你看看。杨老师把教学做得有滋有味,并在这其中享受着幸福。和杨老师交往过程中,我也被这种研究的幸福所感染。教学教到能享受其中幸福的境界,实在是一件幸事! (二)学生学会读书教师、学生、教材,这是课堂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彼此关联。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细致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些观点好像一直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和重视,但学生和教材直接发生关系的几率好像不大。其实,细想起来,语文讲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习惯,数学何尝不需要?在杨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读数学书,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生动鲜活的场面。有人担心让学生读数学书能读懂吗?教学目标能完成吗?会不会从教师灌变成书本灌?学生读书,杨老师读学生,有机会听杨老师课的老师们也在读学生。我们完全能从学生的脸上和眼睛中的惊奇、沮丧、舒展、兴奋,读出他们的积极、投入、执着、认真、仔细、沉稳、愉悦。当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读书中,学生从读中获取的岂止是知识点,又岂止是方法。这其中的美育和德育价值可不是写到目标上去的,也不是喊到别人耳朵里去的。让我们通过下面这节课例体会杨老师是怎样训练学生读书的。学习内容:《三角形内角和》片段: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师:同学们会读书吗?(生齐:会!)会读数学书吗?(生齐:太会了!) 师: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 85页,看谁读的又好又快! (1分钟左右的时间,全班学生迫不及待地、齐刷刷合上了课本) 师:同学们读的真快!谁能告诉大家,这一页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全班学生面面相觑,没有一个能够说出来) 师:好,请翻开书,再看一遍,这次看谁读的又好又快! (大约 2分钟后,同学们陆续合上了书) 师:第二句话是什么? (全班同学又面面相觑,仍然没有一人能够回答出来) 师:老师再给你们 5分钟,这次看谁读的认真? (由于有了前面两次教训,所以这次全班同学读的都很认真,等他们读完后) 师:谁知道这一页一共有几句话?(没有一人能够回答上来)现在,你想说点什么? 生1:我觉得这页书看起来简单,其实要真正读懂还真难! 生2:我觉得如果要真正读懂这个知识,我得读 100 遍生3:我得读三天。生4:我得读一星期……师:的确,要真正读懂数学书看起来容易,其实很难。今天我们专门研究“怎样阅读数学书”,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怎样读数学书) 二、以课例为载体,学习阅读数学书 1、第一个层次:看清题目,初步感知所学知识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哪句话? 生:黑体字“三角形的内角和”师:对,它告诉我们这是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本课要研究的

淄博有个杨玉翠-李科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luyuw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