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添黄河韵书增古城香
通过充分准备协调,在站长刘霄的积极联络下,《中华奇石》兰州通联站于2009年8月16日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中华奇石》通联站站长刘霄主持会议,并依次介绍了与会嘉宾。甘肃省省市协会的领导及会员郑忠、李宪琦、于名芳、徐健,企事业单位代表雷明、王丽兵、刘顺灵、张荣光,秀川奇石市场代表杨鹰,还有特地从金昌市赶来的石友代表罗懿等二十多位石友齐聚一堂,嘉宾们就兰州奇石事业的发展,黄河石的推广以及对《中华奇石》的意见与建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甘肃永登的常功善等未能赶到现场的订户也都来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意见。
在谈到兰州赏石的发展现状时,石友们一致认为:目前协会工作还不完善,而地方协会发展的桎梏仍是缺乏强大的经济支柱。因此,只有广大石友凝聚在一起,热心付出,舍小我成大局,才能促进协会发展,为弘扬石文化做出贡献;兰州奇石市场早已形成规模,黄河石的流通较为频繁,但其经济价值还有待提升,这就需要进一步克服地域局限性,改善交易环境,带动市场有序健康地发展;兰州奇石资源丰富,不乏精品,却缺乏包装,以石馆陈列为例,展品杂乱无序,主次不分,难以突出精品石的特点。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可以在赏石理念及奇石布景与衬托等方面多向柳州、台湾等地石界学习;黄河石的发展离不开本地赏石理论的研究,所以提高收藏队伍的自身素质,培养理论研究团队尤为重要。而改变孤芳自赏的封闭观念,与时俱进,加强对外交流则是提高的前提。
对于宣传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而怎样借助《中华奇石》这一平台,实现奇石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成为座谈会热议的话题。首先,从推广的范围来看,杂志无疑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媒体。杂志连接全国石友,不相识的石友通过杂志这一桥梁互相沟通,加强联系与交流,通过杂志的流通带动奇石的推广,这种形式比呆在家中坐等买家要积极得多。其次,奇石以杂志为载体,形成无形包装,更加突出石头本身的特点与观赏性,带给观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观赏价值得到了提
画添黄河韵书增古城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