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新课改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但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来运用合作学习,才能达到其真正的效果呢?根据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特制定本班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如下:
首先要转变观念,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尤其是一年级语文老师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乐意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不是如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全部交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要交给学生一把开启获取知识大门的钥匙。
其次,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要使学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如:小学生活泼好动,老师面向全班学生教学时,那些注意事力易分散、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容易走神;但当两人面对合作时,学生就有一种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他们的注意力更能集中,情感更投入,兴趣更浓。如互当“小老师”,孩子在小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中转换,体验当老师的成就感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具体实施方案:
一、组织分工,明确职责
每个小组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组长为1号,3名组员依次为2号、3号、4号。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有效进行,又能为全班交流提供便利。比如,教师检查学生读课文时,不用再逐一叫学生名字,可以直接说:“请每个小组的3号来读。”教师也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请不同小组的同一号学生发言。这样做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三、 有序学习,合作提高
1.学前提要求
要求组长在组织学习时,每次都先由小组里的4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4号质疑,3号解疑,2号补充,1号总结。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学时会倾听
因为是按序交流,所以每个学生都要时刻注意倾听。比如,4号提出一个问题,3号如果没有注意听就解答不了;2号要是走神了,又怎么能对3号的解答进行及时补充呢?所以,有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逼迫每个学生都学会关注别人,倾听别人的发言。
3.学后再质疑
小组交流完毕后,副组长要及时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总结,并交给组长,准备在全班学习时进行交流。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就保证了小组学习的时效性。
三、人人努力,共同进步
1.序号调换
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我把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放手交给了组长:即序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4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3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2.激励表扬
小组学习大多都是围绕“质疑”和“解疑”进行,所以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