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海上丽人“花”
在上海,火花收藏活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推动这项活动的早期启蒙者有钱化佛、朱其石、徐卓呆、郑逸梅等海上文人。他们见微知著,将火柴盒贴上所蕴涵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知识与意趣弘扬于社会,使集花风尚在沪上蔚然成风,时至今天仍绵延有绪。
近代火柴,滥觞于西欧。晚清之际,海上开埠,火柴随华洋贸易进入上海。最初,沪上称这种舶来品为“洋火”。待商埠有市者,因其索值奇昂,成了洋人、阔少在社交场合炫耀身份之物。自光绪三年(1877年),中国第一家民族火柴企业在沪诞生,上海制造自来火局生产的“马牌”火柴上市,火柴才逐渐进入平民百姓家,成为市民的消费品。
早期经销的火柴匣,其盒贴上的“火花”,多选用木版手工多色套印,小巧精致,朴素中透出淡雅,自然中富有情趣,在中国版画史上具有等同明清年画的地位,有“袖珍版画”之美誉。回眸海上清末民初时期的早期火花,有“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之内涵特征,被誉为近代上海历史与文化的一种载体和缩影,是研究近代上海不可多得的一种资料。
早期古典火花,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其中,最让收藏爱好者心仪的,是古典丽人(美女)火花。仕女画,是中国传统画中的一个种类。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传说、戏曲、古典小说、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其栩栩如生的形象,令人回味无穷。20世纪初,上海滩的广告商标画家把中国仕女画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从原来描绘传统古典美人转换到表现时尚女性。以一些名噪一时的时尚舞星、影剧明星作为模特儿,呈现出追求时髦的仕女风尚。通过商品上的广告媒介,唤起人们对商品的购买欲。
三四十年代沪上见得最多的广告,是华成烟公司的两个拳头产品――“美丽”牌和“金鼠”牌香烟。而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生产的“美丽”牌配烟火柴,其盒贴的广告商标就是由海上著名月份牌绘画大师杭稚英所创意绘制。此商标中人物系借鉴名剧《失足恨》中女主角吕美玉肖像(图1)。火花上的时髦女郎弯眉细眼,甜美高贵,展现出当时海上时尚女性的形象。而肖像两旁的广告语“有美皆备,无丽不臻”,是一副非常工整的对联,显示出产品的优异性和独特性,并运用嵌字手法,把“美”“丽”二字巧妙嵌入联句之中,使人过目不忘。
以往艺术界多将杭稚英等一大批海上月份牌画家称为商业美术之流,而素不见经传。“但正是他们使西画之法通过大众传媒的广为流通,在中国本土实现了空前的变革。”(李超:《上海油画史》)“洋画纷纭笔墨拟”,从火花的丽人画像中,可以看到舶来型和新生型绘画在近代上海滩的中西文化交融。
大批海上广告画家在火花及各类标识中,概括和提炼了近代新生活图景,描绘了这一类女性娇媚的芳容仪态。上海自开埠以后,成为东西方文化碰撞、各种文化汇集的地方。其形成的海派文化具有丰富、混杂和多元之特色。一个个被上海文化熏陶的女子的举止被画家们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一面世即成为渴望标新立异、追赶新潮的女性争相仿效的偶像。同时,这股吸引力也不知不觉转变为消费力,从而推动上海经济的发展。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明星公司和百代公司合作录音摄制)1931年
相约海上丽人“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