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指示、大白菜主义和《阿Q正传》
(function() {
var s = "_" + ().toString(36).slice(2);
('');
( = || []).push({
id: "u3686515",
container: s
});
})();
汪曾祺的《五味》是一篇描写中国六种味道食物的优美散文,其中关于臭味食物,最妙的当推那一段关于臭豆腐的文字: 过去上海、南京、汉口都卖油炸臭豆腐干。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因为一个大人物年轻时常吃而出了名。这位大人物后来还去吃过,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文化大革命’中火宫殿的影壁上就出现了两行大字……
最高指示:
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某本颇为流行的教辅用书为此还配了如下练习:
问:作者介绍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时,引用了一个大人物的话和“文革”时的“最高指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好处:突出了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好吃的特点,增添了行文情趣。
坦率地说,上述练习对问题的求解还只是停留在“知其然”的层次上;如果要进而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层次,恐怕就要明确提到其中运用了一种名叫“降用”的修辞手法。
所谓“降用”,就是把一些分量“大”的、“重”的词语降作一般的词语来用,所以,“降用”也可以称作“大词小用”或“重词轻用”。
我们曾经是一个“指示大国”,人们对上级领导甚至是单位头头的讲话和文件,都毫无例外地称为“指示”。“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有别于其他所有的“指示”,就把毛泽东的讲话和文章叫成了“最高指示”,在说话、作报告、写文章、写检讨、写家信甚至写结婚申请书的时候,都要引用“最高指示”。习惯成自然,不仅毛泽东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叫“最高指示”,就连一些鸡毛蒜皮包括与政治军事等国家大事风马牛不相及的闲话也叫成了“最高指示”。《五味》用“一个大人物”来指称毛泽东,而不肯用“毛泽东”来直接取代“一个大人物”,除了对毛泽东当时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无调侃之外,更重要的是与臭豆腐这个最不起眼的俗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微小之物竟借毛泽东这个“大人物”的“最高指示”而名于世,行于世,令人在捧腹之余平添几声历史的感叹!
无独有偶,《五味》写到苦味食物时,还有这样一段妙语:
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菜农也有种的了。农贸市场上有很好的苦瓜卖,属于“细菜”,价颇昂。
最高指示、大白菜主义和《阿Q正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