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说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方针和政策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首先是因为苏联解体发生在戈尔巴乔夫任内,是作为戈氏“改革”的直接结果和最终结局而出现的。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解体发生在戈任内,不等于戈有责任,更不等于是戈的责任事故,如同一个绝症病人死在一个大夫值班时间内。然而,苏联患的既不是绝症,戈也不是没有直接责任。苏联的前途本有两种可能,而不是一种可能。尽管戈前时期存在种种问题,为联盟解体留下隐患、积累矛盾、形成土壤和基础,但是这些问题并非绝症,联盟的前途并非注定是解体。如果执行一条正确的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对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改革,对政治体制进行适当改革,同时注意不给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和分裂国家的民族分离主义分子以可乘之机,那么苏联不是不可以避免解体, 其所存在的经济、政治和民族等问题不是不可以逐步解决。然而,戈尔巴乔夫执行的是一条错误的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和民族分离主义分子提供了极好时机,为苏联解体提供了促使矛盾总爆发,并使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条件。从这个意义说,对苏联解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苏联解体上戈尔巴乔夫的错误不是认识问题,也不只是操作性错误,更重要的是原则性、路线性错误。联盟形成的基础是社会主义道路,各共和国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达到共同繁荣和美好的未来而结合在一起;联盟赖以维系的最重要纽带是党的统一领导。而戈氏“改革”竟全面否定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向西方政治经济制度认同;全盘否定党的历史,削弱党和否定党,实行多党制,放弃党的领导地位,最后自行瓦解党。这一切在政治上是属于否定党否定社会主义的右倾路线错误,在关系联盟命运上搞的是挖掘联盟存在的基础和拆除联盟维系的骨架,因此对联盟解体负有直接责任。戈尔巴乔夫没有同民族分离主义进行应有的斗争。虽然 1922 年联盟条约规定了加盟共和国主权和退盟权,但是后来退盟法又规定能否退盟必须经全民公决决定。苏联于 1991 年 3月就联盟前途举行了全民公决,在多数加盟共和国参加全民公决,多数公民赞成保留苏联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不是利用全民公决的结果, 同民族分离主义进行坚决斗争,在必要时采取果断措施维护法律的尊严,而是抛开全民公决结果,妄图通过与叶利钦等少数领导人谈判决定苏联的命运,结果不是适度分权,而是向民族分离主义不断妥协和让步,无限度地承认共和国主权, 导致联盟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在苏联解体过程出现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中,俄罗斯的态度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俄罗斯是主体民族和主导共和国,其主权要求决不是权限划分问题,而是与联盟中央争夺最高领导权问题;其独立决不是地方分立问题,而是联盟解体问题。发展下去,或者是戈下台,或者是联盟解体。戈尔巴乔夫对此不会不认识,但是思想的右倾、政治的软弱和个人的利益使他不是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家统一,而是让叶利钦牵着鼻子走,一味妥协和让步,乞求保留一个总统职位。然而“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毁了苏共和联盟岂有总书记和总统的安身之地。叶利钦在苏联解体中充当了推进者的角色。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 )、苏联的剧变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苏联国内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 外因是西方演变之所以奏效,关键原因还是出在苏联内部,正是因为苏联传统模式已经过时又迟迟得不到更新,进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内部危机日渐加重。再者,苏联共产党的改革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导致了改革的失败。(2 )、苏联的剧变既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现实的原因。历史的原因是深层的基础性的东西, 而现实原因则是直接的导火线。历史原因包括过时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严重的官僚主义与广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和人民之间的矛盾。现实原因是苏联共产党把体制改革变成了社会制度的转轨,即执政的共产党在改革中的路线失误,就成了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3 )、在社会结构的层面上, 苏联解体有多方面的原因, 如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和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 但其中经济因素起者决定性的作用。苏联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固然巨大,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这和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有直接联系。逐渐使人民对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信心,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4 )、就苏共本身而言, 导致苏联剧变的既有思想路线方面的原因, 也有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方面的原因。思想路线在这其中起着根本的作用, 因为,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都是在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制定的。苏联共产党从斯大林开始到 80 年代, 始终没能从根本上摆脱执导思想上的僵化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左”的路线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80 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又从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1(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