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
篇一:晋祠简介
晋祠简介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翁山下,晋水发源处。北宋天圣年间,追风唐疏虞为汾王,并为大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大的圣母殿,殿内有43尊宋代彩塑,殿前鱼沼飞梁喂国内所仅见。殿内两侧为难老、善利、二泉,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清澈见底。祠内贞观宝翰厅中有唐太宗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续”。晋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常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42歌侍女像、圣母像誉为“晋祠三绝”。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树木掩映之下,清澈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晋祠“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简介: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
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昙谈肝唬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祠重修扩建。
篇二:晋祠文化
太原又称“龙城”,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景物和小吃就更不用说了,“话说太原”将带
驴友走遍龙城,带吃货吃遍太原,还会给大家讲述太原的风俗轶事,好了,开始说一说太原
吧!
中国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有2500年历史的太原是因为出了多个皇帝被称为龙城。
宋代封建王朝把晋阳叫做“龙城”,他们认为系舟山为“龙角”,龙山、天龙山为“龙尾”,
晋阳正当蟠龙的中心,故常有“真龙天子”的出现:北齐的高欢、唐代的李渊、后唐的李存
勖、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都是从晋阳起家夺取天下的。赵宋王朝怕再有人起来与
他们争天下,于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十八日放火焚烧了晋阳城,次年四月又引汾水、晋
水灌了晋阳城的废墟。
传说中的:
帝尧曾建都晋阳
大禹曾建都晋阳
周成王桐叶封弟把叔虞封到太原建立唐
史实:
赵简子,赵襄子以太原为基地成就战国七雄。
汉文帝刘恒八岁来到太原为代王,16年后即位并开创文景之治,成就西汉盛世。
汉景帝刘启出生在晋阳。
司马氏先被封为晋公,封于并州,晋封为晋王,因此立国号为晋。
刘渊以晋阳为据点建立前汉。
前秦苻丕在晋阳称帝。
北齐高欢、高洋父子以晋阳为基地,建立东魏、北齐。
隋炀帝杨广即位前为晋王,封晋阳。
太原留守李渊及其子李世民,从晋阳起兵建立了唐朝。
李世民号称“太原公子”。
唐高宗李治为晋王,封晋阳。
武则天为并州文水人。
李克用、李存勖从太原起兵建立后唐。
李存勖也号称“太原公子”。
石敬瑭从太原起兵建立后晋
刘知远从太原起兵建立后汉
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
孟知祥为太原尹、北都留守后入蜀建立后蜀
孟昶出生在晋阳城。
太原简称“并”这你知道吧,大营盘那的并州路~~太原古称晋阳,创建于公元前
479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西汉时期,晋阳就成了全国13个州部治所之一,
隋朝时晋阳在全国是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城市了!
唐王朝发祥于晋阳,唐初先后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
“三都”。五代十国时的后唐后晋后汉等都以晋阳为都,因此太原素有龙城之别称!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因为他的努力,所以是该地
风调雨顺。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
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
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如今的山西省太原市也因为在晋水
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
“晋祠”并非“晋王祠”的简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领导人来晋王祠游玩。他游
完一圈后说如今百姓当家做主,中国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
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
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昙涛唬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
建祠立设,以祭祀叔虞。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
太原,晋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