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简介黄堡耀州窑及收藏.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简介黄堡耀州窑及收藏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中心窑场黄堡窑址临近唐代都城长安,经历五代、北宋、金、元,到明代终结,共有800多年烧制瓷器的历史。《中国陶瓷史》一书高度评价了耀州窑的艺术成就,将其列为中国六大窑系之一,并确认耀州窑为宋代北方青瓷的代表。
  唐代耀州窑处于初创期。器物造型有仿金银器的迹象。器型有壶、瓶、罐、钵、碗、盘、灯、盏等,尽管多为生活用品,但仍然折射出唐人那种典雅、大气、浑厚的审美气息。装饰技法以白釉点绿彩、青釉点褐彩、黑釉点白彩以及贴塑、压瓜棱、划花等为主。从釉质看有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沫釉等品种,施釉大多不到器物底部。胎质较粗,颗粒不匀,由于胎土含铁量高,需在胎釉之间施化妆土以美化釉面。这一时期用木柴为燃料,窑炉温度和气氛控制不够成熟,瓷器断面可见气孔和生烧现象,烧成器的胎色也变化较多,不够稳定。不过,耀州窑工艺精细的特点在唐代已经较为明显了,表现在拉坯成型的优美,修坯的精致,釉面的光洁度,底足处理的考究等方面。
  五代耀州窑制瓷工艺跃上一个新的高度。天青釉的创烧成功是耀州窑的一个非凡贡献。造型仿金银器的特点极为突出,葵口、瓜棱等金银器常用成型手法被普遍使用。装饰技艺借鉴了越窑的成熟工艺,显得更为丰富熟练,把佛教造像的浮雕艺术运用到瓷器上是耀州窑的一大发明,这种接近浅浮雕的剔花工艺的成功运用是这一时期的突出成就。胎泥练制水平大为提高,胎土细匀,器物胎体轻薄。胎泥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含铁量较高的黑色胎,胎釉间施化妆土,这种深色胎多制素器。另一种为白色或浅灰色胎,含铁量较低,不施化妆土,这种白胎器多采用划花或剔花装饰,是耀州窑最为典雅华丽的杰作。工艺精细的优良传统在五代基本成熟。器物修足极为讲究。器物满釉裹足,用支钉或托珠支烧,装烧也改唐代的叠烧法为一器一匣钵。采用木柴为燃料,窑温控制及还原气氛掌握较好,胎的瓷化度及釉的玻化度都比较高,釉面光洁玉润。窑址出土的十多块刻“官”字款的青瓷标本,让研究者对其官方色彩更多了几分推测。
  北宋耀州窑进入鼎盛期。瓷器的装饰工艺成就突出。青瓷刻花犀利流畅,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其刻花工艺被誉为众窑之冠。中后期模印纹饰成为主流装饰方法,印花纹样丰富多彩。后世诸窑流行的莲塘鸳鸯、博古插花、婴戏花草等图案均已出现。青瓷以橄榄色透明釉为主,兼烧酱色釉、黑釉及黑釉酱斑等品种。青釉质地清澈,如水如冰。刻石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的窑神庙德应侯碑这样评价:“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瓷胎练制极为精良,瓷化度高,吸水率低,胎色呈浅灰色,且较为稳定,已经有一套较为标准的制胎工艺流程。北宋早期开始,耀州窑改用煤作燃料,烧成温度较高,窑炉气氛控制极好。这一时期的造型多种多样,已知器型有1000多种,是同时期各窑口中器型最为丰富的。
  金代月白釉的烧制成功是黄堡耀州窑最后的余辉。月白釉有明显仿玉石的效果,釉层厚如堆脂,釉面细腻玉润,光泽柔和。学术界依据考古发现,认为耀州月白釉瓷是金王朝宫廷用瓷。这一时期的器物造型显现厚重圆浑的时代特点。黑釉酱斑和油

简介黄堡耀州窑及收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vuv398013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1-09-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