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力资源开发启示
本文关键词:
德国,人力资源开发,启示
本文简介:德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三位,世界贸易量仅次于美国。二战后,德国完全丧失了海外领地,而且国内市场狭窄、自然资源缺少,但德国人从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创造了著名的“经济奇迹”,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德国对人力资本的大力投资,通过投资提高了教育文化水平,形成了高素质的劳动者,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
本文内容:
德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三位,世界贸易量仅次于美国。二战后,德国完全丧失了海外领地,而且国内市场狭窄、自然资源缺少,但德国人从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创造了著名的“经济奇迹”,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德国对人力资本的大力投资,通过投资提高了
教育
文化
水平,形成了高素质的劳动者,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
作者:胡腾
一、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视
德国人认为,对教育的投资会得到比其他投资更大的回报率,所以人力投资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且,德国实行六岁到十八岁的义务教育,各公立学校也都实行免费,即使是私立学校也能得到各州政府的资助。
企业也同样重视雇员的再培训,认为企业的竞争力和高效率来源于员工,这种投资是一种战略性的投资,虽然短期内没有显著效益,但长期来看却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各企业都大力投资
职业教育
培训,德国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二都参加过系统的职业培训,德国企业每年的职业培训费用相当于工资总额的4%。
二、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
德国通过不断变革完善教育事业,形成了与劳动市场紧密联结、符合市场需求,以
基础教育
、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为四大支柱的教育系统,保证了源源不断地输出高素质劳动力。
(一)因材施教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德国教育从初中阶段就开始分流学生,将中学分为国民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三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学校类型。八成以上的学生上实科中学和普通中学,就读年限较短,可以尽早就业。实科中学注重实践课教学,以技术理论和操作技术技能为核心,适合那些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喜欢动手的学生。普通中学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为主,开设劳动理论课和劳动技能课,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另外两成对研究理论感兴趣的学生则选择上文理中学,毕业后可升入大学就读。在德国最受社会欢迎且就业率最高的不是大学毕业生,而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而大学毕业生失业者大有人在。
(二)世界闻名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培训是其
人力资源
开发体系中最有特色的地方,这一教育模式已在德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网络。在德国历史上,这一培训模式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工业界就开始对青年工人进行大规模的培训。二战后,为了重建经济,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职业培训的受训专业和考核标准,学徒工的培训对德国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准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正是依靠职业教育体系,才会出现战后的“经济奇迹”。凡是初中毕业不再升学读书的学生,就业前必须接受两年半到三年的职业培训。在其培训中,学校、企业各自负有明确的责任,在企业里学习实际操作,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企业一般都大力投入对学徒工的培训,大型企业均建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徒工在这些培训基地会接受严格的职业训练。期满后需经过严格的统考,合格者准予毕业,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企业录用新工人也从经过培训的学员中
德国人力资源开发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