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 2 页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继续研读课文第二局部
1.第6段,自叙生平,表达感恩图报之情。
思考: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你看出来了吗?
明确:这样写,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忱,21年如一日辛苦奔波,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人情人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劣〞,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2.第7段说明“受命〞以来的耿耿忠心,提出要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这一段是向刘禅说明报国的决心。诸葛亮对刘备想报知遇之恩。刘备既死,他又受刘备之托辅佐刘禅。诸葛亮一生奋斗的目标是兴复汉室,所以他在平定了南方(也就是前方)以后,要求领兵北征。这就是他报答刘备的具体行动。他又担忧出师以后刘禅无人辅佐,所以一方面推荐贤臣;一方面始终在鼓励刘禅,要他依靠贤臣。
第 4 页
3.第8段表达伐魏兴汉的坚决决心。
(1)为坚决刘禅支持北伐,完成父业的志向,诸葛亮率先立下军令状:“不效那么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表现了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2)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在即将“远离〞之际,仍不放心,于是从对自己、对群臣、对后
主三方面提出要求,由己及人,情词恳切,真是语重心长。
(3)这一段起到总览全篇的作用,把进谏与出师两局部内容合拢在一起。至此全文主旨已清楚:修明内政,北定中原。
4.第9段:结束语。
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方案、安排,从表达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鼓励其发愤图强。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
(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稳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第 4 页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立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2yuwb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