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docxWord格式
2
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地下工程围护结构按使用要求分为四个防水等级,各级防水要求为:一级:不允许渗水,围护结构无湿渍;二级:不允许漏水,围护结构可有少量、偶见的湿渍;三级: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每昼夜漏水量 地下室底板迎水面防水措施采用卷材防水,卷材防水应铺设在结构主体底板垫层至墙体顶端的基面上,在外围形成封闭的防水层。卷材防水层的基面应平整牢固、清洁干净,铺贴卷材前应在基面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较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地下室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部位的卷材宜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其他与混凝土结构相接触的部位应采用满粘法。底板防水卷材应预留足够的长度以折向立面墙体搭接,其顶端应临时固定。主体结构完成后,铺贴立面墙体卷材时,应先将接茬部位的各层卷材揭开,并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如卷材有局部损伤,应及时进行修补。卷材接茬的搭接长度,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为150mm,合成高分子卷材为100mm。
卷材防水层施工完成,经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不同位置的保护层要求不同,顶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防水层为单层卷材时,在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底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墙面卷材防水层宜采用软保护或铺抹20mm厚的1:3水泥砂浆。
Word格式
2
地下室底板卷材防水上面的保护层和底板垫层厚度较薄,在后续工序钢筋绑扎过程中很容易被破坏而剥离,特别是在梁板交接阳角过渡处,因保护层剥落从而进一步造成防水卷材被钢筋擦破或刺穿,所以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做到平稳、轻放,以避免撞击。在局部已受破坏又难以返工修复的,待主体完工后,在地下室内背水面墙板交接处及已发生渗水的薄弱处采用涂料防水予以加强和堵漏。结构主体背水面防水首选无机防水涂料,若选用有机防水涂料,则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且与基层有较强的粘结性。
节点防水施工处理方案
外墙后浇带防水处理
因地下室每施工完成1层并做好防水后,需对外墙进行回填,而地下室侧墙后浇带则需在主体结构封顶60d后补浇C40/P10膨胀混凝土,所以地下室结构施工时,在外墙后浇带向外600mm处浇筑400mm厚混凝土挡土墙,使400mm厚挡土墙正对护壁桩,挡土墙配筋******@200,水平筋一端锚入地下室外墙,另一端植筋植入护壁桩中。回填土前先将挡土墙外侧防水施工完成,待外墙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再施工挡土墙内侧防水。
Word格式
4
预埋套管穿墙面防水处理
穿过防水层的侧墙管道预埋套管,套管中间焊接止水钢板,管道安装完成后,用沥青麻丝塞实,两端用防水密封膏密封,迎水面设附加911涂膜防水层1道,局部加强层涂刷并带胎体增强(转角处),详见图3。
地下室底板与立柱桩节点防水处理
在大面积底板施工防水卷材前,,然后大面积铺贴防水卷材,卷材遇立柱桩时上翻200mm空铺,
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