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1)力量与道德:西方人崇尚力量,这在西方古希腊时代最能体现,斯巴达城邦最崇尚武力,小孩出生后,就会选择身体素质好的训练,身体弱者就会被溺死,男性公民可能一生都会是战士,在后来的斯巴达与雅典争霸时,斯巴达凭借武力去的了霸主地位。在西方的雕塑和绘画中也能体现这一点,西方的很多绘画和雕塑都是裸体的,正是为体现人类的肌肉美。这就是西方崇尚力量的反映之一。中国人崇尚道德,中国古代儒家倡导“以德治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治国要用“仁”,而后的很多朝代都或多或少的采用了“以德治国”的方略, 即使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还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2)性恶与性善:西方古代哲人,尤其古代宗教先知是明确的人性本恶论观点的代表者。基督教主张原罪说,他们的罪先天地来自其祖先--亚当与夏娃“,The sins ofthe fathers are visited upon the chil-dren. ”(父辈的罪孽会殃及子孙。)说明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与西方古代哲人相反,中国古代圣人都是“性善论”的代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同的人性论观点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文化发展的道路。(3)张扬与谦虚:西方人比较崇尚独立、自主和个人奋斗,喜欢张扬个性。当取得成就或荣誉时,一般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和喜悦。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主张内敛,提倡谦虚。中国人常常避免锋芒毕露,强调中庸,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听到外国人夸耀自己某方面做得好时,中国人常用“哪里哪里”、“一般一般”等谦虚的回答。这种中国式的谦虚经常使西方人迷惑不解。(4)个人与集体:西方人比较推崇个人自由,认为“天赋人权”,保护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是非常重要的,而个人作为集体和组织中成员的重要性和意义是次要的。因此,他们把自我放在了高于一切的地位,崇尚为争取个人自由而奋斗,较少因为考虑集体而牺牲个人的自由、权利与利益。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推崇无私奉献,强调“众人拾柴火焰高”以及先人后己与公而忘私的精神。 (1)思考问题逻辑顺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从大到小,地址从国家、省、市、县、乡、村等顺序,这体现了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即自然与人处于一个整体(天人合一),先整体后部分。而西方人则恰好相反,他们是由小到大,由点到面,认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这可以从信封的地址和日期的写法上得到证明。如: “中国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是中国的写法, 而外国人写法则是 shi heDistrict, xin yang ,henan Province,China. (2)模糊性与准确性:模糊性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一大特点,而准确性是西方思维的一大特点。西方人将一日三餐 breakfast 、lunch 、supper 按照时间分得清清楚楚。中国人则不习惯于精确地确定一个词或概念的所指,而是习惯于在一种动态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等语境来确定其所指,例如“: 你吃饭了没有?”“饭”可以指三餐中的任何一餐, 但人们往往无须指明,因为从说话时间就可推知“饭”的具体所指。(3 )直接性与间接性: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别人的邀请或问候通常不直接的回答,而是采用间接的方法给予回应。尤其是在作否定回答时,通常不给予直截了当的否定回答,因为中国人认为
中西文化比较.doc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