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变杂谈- 佚名- 天京事变真象( 转载)( 转载) 公元一八五六年在南京发生的太平天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内讧- -天京事变, 不仅对太平天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深刻的影响, 而且, 直接调整了中国近代史的航程,因而,就觉得有做一小小的研究的必要,就此也请各路高人指正之。(1 )逼封万岁和八位万岁。天京事变的起因是逼封万岁, 或者说是导火索。由此杨秀清被确认是篡位, 是谋逆。那么, 杨秀清逼封万岁除了权势上的考虑, 难道没有其他的原因么?太平天国是政教合一的政权, 它的宗教的位置上的严格划分区别于政府内部座位的排名。洪秀全, 自称是天父第二子,也就是首义诸王呼之的“二兄”。虽然享有至高的威名,但是,并不是天国实际的主宰, 当然, 这也是由于杨秀清、萧朝贵搞的一次悄悄的政变所致, 而远道归来的洪秀全、冯云山也只好默认这种现实。按照太平礼制,洪秀全是老二,冯云山是老三,杨秀清是老四,萧朝贵是老五,韦昌辉是老六,石达开是老七。首义诸王都是皇族。所以,首义诸王的亲属都是太平天国的国宗。其他人则无法实现这种政治待遇。而且, 首义诸王的名字都要避讳, 比如燕王秦日纲本名日昌, 为了避讳韦昌辉的名字, 改名日纲。这在封建王朝是不可能的事。这也是太平天国开始所以兴旺的原因, 统治集团内部高度团结。这样, 我们看一下, 其实太平天国初起在金田团营之时, 冯云山是以天父第三子的身份仅次于洪秀全的, 而杨秀清、萧朝贵利用民间的一些迷信手段搞出了天父、天兄下凡的戏迫使洪秀全等人接受, 就此政治出现二元化的领导方式, 即洪秀全是天王, 不掌权, 杨秀清以总理军师身份代理朝政。而冯云山、萧朝贵则成为他们的副手。这里面除了被迫以外, 还有冯云山的深明大义所致。到了天京以后, 洪秀全和杨秀清各自丧失了自己的伙伴, 而按照太平天国的规矩, 南王、西王的位置是永远保留,所以,二元化的领导变成了一元化,而核心就是杨秀清。早在起事的时候,首义诸王就内定了一个“八位万岁”的名单,也就是俗称的:爷、哥、朕、幼、光、明、东、西。其中, 爷是是指天父, 哥是指天兄, 朕是洪秀全, 幼是洪天贵福,光, 一般说成是洪秀全的儿子光王, 其实是指又正太阳( 洪秀全自称是太阳王), 明则是指副月亮。也有说是明王( 洪秀全的儿子)。东就是东王, 西就是西王。东王、西王因为身份的绝大不同, 所以, 享有了和天王一样的待遇, 但是, 这里面的一个座次是很分明的, 也就是说太平天国是传子不传弟的, 传内不传外的。这也是杨秀清他们作为换取自己的位置的一个承诺。洪秀全早就指出: 朕是禾王, 清胞是禾乃, 禾王、禾乃都是主。可见,在太平天国里面,万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独一君王的代称,只是一个象征。所以, 关于所谓的逼封一说显然有被夸大的嫌疑。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关于八位万岁的内定只是在首义诸王之间流传,没有对外界泄露过,所以,当东王用天父代言人的身份开始命令洪秀全兑现的时候,很容易引起足够的误解。而此时的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早就对杨秀清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 当然不会积极兑现这一承诺, 更没有可能给其他人解释的义务。所以说, 按照太平天国的规矩,杨秀清不是违规,可是,按照政治游戏的规则,杨秀清十足做了一件臭事。(2 )密谋诛杨前后。洪秀全此人在整个太平天国的十四年中, 政治手段一直是最为高明的,而且,他一直把皇权看的
天京事变杂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