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材简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篇以“文包诗”的文章。在文中既呈现了王维的旷世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形象地解释王维的这首诗,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适逢重阳,遥想亲人的深深情思。课文情感真挚,有相依相伴的故乡情,有望眼欲穿的离别情。读起来饶有趣味。【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上学期处在中年级的起步阶段,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词语、体会情感等要求要相应降低,要巧妙地提供帮助,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三年级的学生只有八、九岁,文章的主人公王维 15岁就离开家乡,两年之后的重阳节,看到了家家户户登高游玩、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以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关键事件——思亲,这对于从没离开过家和亲人的三年级孩子来说这无疑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要想让学生感悟思亲,从中受到感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由于故事发生在作者回忆年少时的事,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不大,容易把握对文本的情感理解。特别是文章中明白如话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感情意境、体验情感。为此,我在第一课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写本课的 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重点是学会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4、难点是体验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流程】: 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在步步推移的说一说、读一读、听一听、等学习活动中,真正走进王维的内心,体会诗人重阳佳节,身居外地,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于是预设了以下几个学习活动: 【一】.导入课题同学们,在古诗中,有很多诗句是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例如: 1、唐代大诗人李白身在他乡,难以入眠,在《静夜思》中写到: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唐代诗人李益,深夜听到芦管凄凉的声音,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外出做官的王安石,公务缠身,不能回家,于是在《泊船瓜洲》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王维的一首思乡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试着读一读。生读:【课件】师:少一人?少了谁?王维何许人也? 生:根据资料畅谈。师:王维为什么写这首诗?这里面还藏着一个故事呢! 【二】.板书课题师:我们今班就来学习这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每逢佳节倍思亲》 1、板书请大家看着黑板跟老师一块写题目。 2、齐读课题师:课题当中有两个字要求会写。这两个字都带有单人旁。写好这样的字,要注意什么?伸出手跟老师一块写。【三】.指导写字范写:先写佳。撇有尖,竖要直,两个土字摞一块。第一道横要写得短一些, 第二道横要长一些。再写:倍描红:打开书,翻到 131 页,把这两个生字描红。谁来读题目?题目中有个山东,这里山东指的可不是我们山东省,王维的家乡山西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称为山东。板书:家乡画山。下面请同学们都来读读这首诗,如果把这首诗读短,读成一个字,你会读成哪个字? 板书:思。师:思就是
金红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