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常规分娩护理常规分娩全过程是从有规律宫缩至胎儿胎盘免出为止, 称总产程。临床上以不同阶段的特点分为 3 个产程。一、第一产程的护理第一产程是从出现间歇 5—6 分钟的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的过程。初产妇约 11— 12 小时,经产妇约需 6—8 小时。(一)护理评价 1、病史: 查阅产前检查的有关记录, 了解待产妇的一般情况及产科情况, 健康教育程度以及本次妊娠的经过,同时还应了解目前入院的主诉。 2 、症状及体征:评估生命体征、水肿情况以及宫缩、胎位、胎心音、产程进展。 3、心理社会反应: 待产妇由于对正式临产的状况感到生疏, 对宫缩痛特别敏感,对待产室环境陌生以及不知结局如何,而感到孤独、无助。 4 、辅助检查,通过胎心监护判断胎儿在宫内的状态。(二)主要护理问题 1 、焦虑 2 、无能为力 3 、精神困扰 4 、疼痛(三)护理措施 1 、入院护理及一般护理。(1 )填写病史;记录入院主诉,通知医师。(2 )检查记录身心状况数据,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水肿程度; 产科检查的各项数据,并描记产程图,如遇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3 )做好外阴皮肤准备。(4 )环境介绍。(5 )排空直肠、膀胱。初产妇宫口扩张小于 4cm ,经产妇小于 2cm ,无禁忌症者,遵医嘱给予 % 温皂水 500 — 100ml 灌肠。禁用生理盐水。(6)测T、P、 R1 次/日,测 BP 2次/日, 发现高血压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并注意产妇自觉症状。 2 、产程观察(1) 胎心音监测: 潜伏期 1— 2h/ 次, 活跃期 30 分钟 1次, 有异常变化时, 如宫缩频、强、妊高征、过期产、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病理产等增加监测次数。注意胎心节律、速率、强弱,一旦发现胎音异常,即让待产妇左侧卧和吸氧, 并报告医生,执行进一步处理,做好记录。(2) 子宫收缩: 细致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包括正规宫缩开始时间、间歇时间、持续时间、强弱及规律性,并作记录。(3) 肛查: 潜伏期 1次/2-4 小时, 活跃期 1次/1-2 小时, 同时也要根据宫缩情况及产妇的临床表现, 适当地增加检查次数, 了解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 有阴道流血或疑有前置胎盘者禁止肛查,产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4) 破水时记录时间、羊水量、性质, 立即听胎心音 1次。如胎膜早破, 胎头尚未入盆者,应采取头低臀高位,以防脐带脱垂。破膜后超过 12 小时尚未分娩者,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四)健康指导 1、护理人员应尽量保持镇静, 态度和蔼, 为产妇提供良好的环境, 避免嘈杂的声音对产妇形成刺激。 2、指导产妇及时排空膀胱,2— 3h 排尿 1次, 以免影响产程及损伤膀胱。 3、鼓励产妇在宫缩间歇期进食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和饮水, 以保持体力和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4、如果产妇宫缩不强, 未破膜, 鼓励其在室内适当活动, 有利于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 但要防止疲劳, 如阴道流血、胎膜已破, 用镇静药后, 初产妇宫口扩张 5cm 以上,或经产妇宫口已扩张 3cm 应卧床休息并行左侧卧位,协助产妇经常改变体位。 5、告诉待产妇和家属分娩过程和可能遇到的不适, 指导产妇应用应对不适的方法, 让她(他) 们对漫长而不适的分娩过程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有信心顺利分娩。(五)护理评价 1 、入院护理后,待产妇表情自如。 2 、待产妇及家属能概要陈述分娩过程。 3 、待产妇没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4 、待产妇能运用应对不适的方法。二、第二产程的护理第二产程是从子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过程。初产妇约需 1—2 小时;经产妇小于 1 小时。(一)护理评估 1 、病史:阅读产前检查记录,重点详细了解第一产程的记录和产程图以及处理和效果。 2 、症状及体征:评估产科情况及膀胱排空情况。 3 、心理反应: ①获知胎儿即将诞生而精神大振, 信心倍增, 愿意得到护士的帮助和指导; ②因体力衰竭, 唯恐自己无力娩出胎儿而烦躁不安, 甚至害怕生出畸形的胎儿而极度恐惧。 4 、辅助检查,胎儿监护仪连续观察。(二)主要护理诊断 1 、焦虑 2 、疼痛 3 、有受伤的危险(三)护理措施 1 、协助产妇侧卧产床上,两腿屈曲分开,暴露会阴部,注意保暖。 2、胎心监护:每 10— 15 分钟监测一次, 有异常变化, 给氧气吸入的同时, 报告医生处理。 3、观察宫缩, 连续观察宫缩, 有宫缩乏力, 第二产程延长趋势时, 报告医生处理。 4 、保持清洁,及时更换被大便污染的会阴垫。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做好接生准备, 正确掌握分娩机转, 按接生操作规程,保护好会阴。 6 、做好新生儿抢救及预防产后出血准备。 7 、配合手术产做好母婴抢救准备工作。(四)健康指导 1 、心理支持:助产士陪伴,鼓励安慰支持,缓解紧张情绪。 2 、指导
产科护理常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