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六章针灸防卫免疫作用.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六章针灸防卫免疫作用
免疫器官
1 中枢免疫器官:
哺乳类动物和人的胸腺和骨髓、
禽类的法氏囊(腔上囊)
胸腺是T细胞发育分化的器官。
2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脾脏
粘膜免疫系统
皮肤免疫系统
脾和全身淋巴结是周围免疫器官,它们是成熟T和B细胞定居的部位,也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免疫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
淋巴细胞:T、B、NK
抗原递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其他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免疫分子
1、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所产生的多种效应分子(分泌型分子)
如免疫球蛋白分子
补体分子C1
细胞因子:白介素IL-1,22 ;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淋巴因子;单核因子
2、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的各类膜分子(膜型分子):
抗原识别受体分子:TC抗原识别受体TCR;BC抗原识别受体BCR
CD分子(分化抗原分子)CD1-247
黏附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HLA
一些其它受体分子等
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免疫的类型
1、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2、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应答及特点
特异性
记忆性
耐受性
第六章 针灸的防卫免疫作用
第一节 针灸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一、针灸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一)   针灸对白细胞数量的影响
(二)   针灸对白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三)   针灸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四)   针灸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五)   针灸对体液免疫因素的影响
二、针灸对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一)  针灸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二) 针灸对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针灸抗炎退热作用
一、针灸的抗炎作用
(一)   针灸对炎症灶渗出过程的影响
(二)   针灸对炎症灶变质过程的影响
(三)   针灸对炎症灶增生过程的影响
二、针灸的退热作用
三、针灸影响发热反应的途径
第三节 针灸调控防卫免疫功能的机制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
二、针灸调控免疫功能的机制
(一) 神经—神经递质与针灸免疫效应的调控
(二) 内分泌与针灸免疫效应的调控
第六章 针灸的防卫免疫作用
第一节 针灸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一      针灸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天然免疫
是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其特点是:个体出生时具备,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故亦称非特异性免疫。
在种系发生上,低等动物只具有天然免疫功能,至脊椎动物才出现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视为抵御致病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一) 针灸对白细胞数量的影响
1、正常人或动物

第六章针灸防卫免疫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1.08 MB
  • 时间202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