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鲁智深听潮而寂的玄机
鲁智深本不是个和尚,半路出家,又喝酒又吃肉,兼杀人放火,最后 却成就了功果。他的听潮而寂一定藏了什么玄机。
征方腊结束之后,鲁智深不想随宋江进京受封,他说: “洒家心已成
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宋江说:“吾师 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 亦报答得父母。”鲁智深听了,摇头说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 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听了,沉默半晌,终究不喜欢。当 时,鲁智深已经历了缠缘井一劫,看破红尘,不再追求高官厚禄、封 妻荫子,而是只有一个最起码的要求 落个囫囵尸首。 看似无
心其实有意,梁山的弟兄们已经战死三分之二,很多弟兄都死得很惨, 甚至死无全尸。鲁智深心灰意冷,不喜欢在尘世逗留了。当时,他已 经有了归隐并圆寂的愿望了。
老子曰:“功成身退,天之道也。”鲁智深跟随宋江南征北战,也算是 功成,如果不退下来,就会遭到不测。宋江、卢俊义、李逵喝毒酒的 例子,很多弟兄纳还官诰的例子都可以说明功成身退的道理。 在乱世, 历来都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
鲁智深似乎看破了这一层意思,又看破了宋江等人为追求功名利禄和 洗白身份不惜牺牲弟兄们性命的丑恶嘴脸, 于是心如死灰,要离开了。 身份、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活一世象鲁智 深一样不失为一种洒脱。 鲁智深的出家是为了金家父女打抱不平, 打 死镇关西,出家五台山。五台山的智真长老入定之后说道: “只顾剃 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 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 ”智真长 老说得没错,很多禅和子只顾着坐禅,却不如鲁智深成就了正果。很 多禅师也认为,坐禅不一定就能成就正果,也不一定就能开悟。坐禅 只是一种修炼的形式, 而不是必须的形式。开悟是那灵光一闪的瞬间, 所有的道理似乎全都了然于心。鲁智深懵懵懂懂,遇事就办,一办就 成,顺从天性,却也活得自在潇洒。
征辽成功之后, 鲁智深要去五台山参拜智真长老。 当时他已经有了归 隐林泉的心思,只是宋江看得紧,要随他一起去。宋江问道: “某有 一语,敢问吾师:浮世光阴有限, 苦海无边,人身至微,生死最大。” 宋江似乎也知道生死最大, 但他却没有参破生死, 似乎对功名利禄有 着始终不渝的追求。 智真长老答道:“六根束缚多年, 四大牵缠已久。 堪嗟石火光中,翻了几个筋斗。咦 ! 阎浮世界诸众生,泥沙堆里频哮 吼。”生命历程如同电光火石,只是一瞬,众生庸庸碌碌,好像泥沙 堆里叫嚣的生物,始终脱离不了尘世的牵绊。但宋江还是不悟,焚香 设誓:“只愿弟兄同生同死,世世相逢! ”此句照应宋徽宗梦游梁山泊 的时候,看到一百单八将都聚在一起的情节。宋江出离五台山之后, 到底违背了誓言,并没有和兄弟们“同生同死”,而是想苟且偷生, 获得高官厚禄,被奸臣害得喝了毒酒之后,还要拉李逵做垫背的。幸 亏柴进、李应、戴宗等人都纳还官诰,不做官了,不然还是会被宋江 害死的。
智真长老对鲁智深的寄语是:“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 信而寂。” “逢夏而擒”
鲁智深听潮而寂的玄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