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部编本八上必背古诗文如下:
1.?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设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黄昏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山献,读“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盘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 山川风光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风光的人了。〕
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X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那天夜晚,我正要脱衣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快乐地动身出门。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X怀民。X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织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
- .
- ..
“闲人〞罢了。
4.?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
版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